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作者: 独坐沏壶茶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21:38 被阅读28次

      ——读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有人说:“少年不读曾国藩,读懂已不再少年。”或许在少年眼中,一个普通人经过努力获取一定成就的故事太过平常,远不如天才的故事引人入胜。但随着年龄增长,舍弃不切实际幻想并不再少年的人才会明白,天赋异禀之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仍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而那些生来就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天才,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

曾国藩是天才吗?貌似不是。许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之一就是资质平平。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资质平平之人,却被后世尊为“千古完人”。

大概了解曾国藩人生经历的人会发现,“千古完人”其实是由普通人蜕变而来。曾国藩年轻时,脾气暴烈,口无遮拦,因此在官场中处处碰壁。被罢黜后,他开始反思,并进行自我修正。再度出山后,曾国藩变得圆融了许多,处理官场事务也愈发得当。曾国藩还下决心学作圣人,一生都在进行自我批评与调整,因此才修炼成“千古完人”。

许多人和曾国藩一样,年少时志存高远,渴望建立不朽功勋,但成功者凤毛麟角。曾国藩与常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始终坚守信仰,至死不休。他用尽毕生之力,希望拯救大清王朝的颓势,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虽然晚年的曾国藩认识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开始信天命,但他的天命观也没能改变他的初心,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在我看来,曾国藩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他对信仰的坚守。为此他宁可牺牲自我。曾国藩一生至清至廉,艰苦卓绝,从未改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初心。纵使天不遂人愿,他的这份坚守也无人企及。

读曾国藩,越读越能感知自己的浅薄。他的忍耐、宽厚、谦卑与坚持无一不令我敬佩。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在任何时代都值得尊敬。“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小,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贤以共图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或许这是曾国藩留给后世最好的范本。

相关文章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前两天我的一个侄子来我家,夜晚乘凉时,他向我讲最近他玩儿的一款游戏“王者荣耀”里面的李白是多么厉害。我也是...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出生于唐代,他见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全部过程,所以才创作出来一首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杜甫的一生,可以用...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读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有人说:“少年不读曾国藩,读懂已不再少年。”或许在少年眼中,一个普通人...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

  • 教学笔记016 2018年高考30道热门作文题拟标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心在天山,...

  • 洛阳陌

    洛阳陌 文/栀言工作室 (一)白玉谁家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于纸上端端正正写下这句诗,反复吟哦,思绪翻...

  • 杜甫的人生经历(3)

    二、困守长安时期(35岁到44岁) 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赴长安求仕,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次...

  • 走进杜甫诗歌

    杜甫是一位唐朝衰败时期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他一心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遭到小人的算计,理想破灭,...

  • 第八课 诗圣(下)

    第八课 诗圣杜甫(下)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ai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