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直接上菜:第一件事,选择成长型的工作;第二件事,在工作中野蛮成长;第三件事,变稀缺或向上走。
一个残酷的职场规则:职位的价格由最便宜的可胜任者决定。一位高速收费员下岗了,三十多岁,没有核心能力,再就业太难了。她的工作就是打个招呼、刷个卡、收个钱、遇到冲突叫领导,类似的工作如前台等,薪资低,且随时可能被年轻人替代。
别从事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工作。
在草的位置,长不到树的高度,你的成长极限由你的生态位决定。轻松的工作无法建立核心能力,只是在消费你的时间。工作的本质是卖时间,你要做到卖一份时间赚两份收入,一份收入是工资,另一份收入是成长。在工作中,积累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样你的时间才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一、选择成长型的工作
某程序员去了一家大厂,工作使用的技术老旧,胜在钱多活少离家近,一时糊涂入了坑。温水煮青蛙几年,被裁了,出来一看,坏了……这几年干的活,市场上根本不需要,都是淘汰的技术,因为能力不具备可迁移性,相当于自废了武功。
如何在这个变化不定的时代,不被社会淘汰,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建立起你核心的可迁移能力。
其一,你的能力要是核心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创造高价值,这个能力很难被替代;其二,你的能力要具备可迁移性。在这家公司用得上,换一家公司也用得上,换一个行业也用得上,这叫可迁移性。人在职场,低头赶路时,要抬头看天。
选择成长型的工作,着重看两点:职位和部门。
挑职位
讲一个职场真相: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不是给你的定价。你的价值由职位的重要性决定,而不是你的能力决定。工资是发给职位的,而职位的背后是责任,你承担的责任越大,交付的价值越大,职位的定价就越高,这是工资背后真正的逻辑。
在重要的职位,做重要的事情,承担更大的责任,才能拿到更多的回报,你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价值空间和成长空间。入职前,问清楚具体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有没有施展的空间和晋升的渠道,可不可以学到东西,比问清楚给多少钱更重要。
选部门
进入一家企业,尽可能选择这家企业的主战场,就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核心部门或业务部门。如果你去的部门不重要,你的工作就不重要,你就不重要,大环境不好的时候裁员,一定裁的是非核心的边缘部门。在企业的主战场,当危机来临时,你才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即便是大厂,也要看是哪个车间。
走进一间屋子,如果你是最牛的人,那么你就选错了地方。团队中最好有学习的标杆,这个标杆不一定是领导,领导最核心的工作不是教你,也不是去做你这个职位的事,而是要做他职位的事。比你快两三步的同事,会对你助益良多。
不要奢望他们手把手教你,这种可能性不大,你只要观察他们平日里如何说话办事干工作,你有样学样,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务必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行的人,比要去的远方更重要。
如果团队中没有牛人,但是公司和领导愿意给你机会,可以给你资源给你支持,这也是好工作。其实,让你成长最快的领导,往往不是那种特别牛的,而是什么都不会但对你要求又特别严格的,愿意把机会给到你的,他能逼你成长。
最糟糕的工作是:即不给你培养,又不让你尝试。把你当做一台工作机器,从不保养升级,以致几年后,你依然处在低等级别,没有完成进化,最后以你不上进为理由,再将你一脚踢开,这种工作一定要远离。
二、在工作中野蛮成长
成长才是硬道理。如何野蛮成长?抛砖引玉,讲三个典型的职场心态和做事方法。
刚出来混别介意偶尔打杂
新人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干一些打杂的活,一些简单的事、琐碎的事、重复的事、不重要的事,别嫌烦,多动脑。牛人不是一上来就干大事,都是先从把小事干好开始。这其中的逻辑是:别人只会因为你行,给你机会;不会先给你机会,让你证明你行。
带着脑子干活:怎么把小事干好,怎么把小事干得比以前更好,比其他人更好。在做事的过程中用心琢磨,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有没有可简化的流程,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做的你做了,甚至想方设法做到了极致,这就是价值。
领导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一以贯之,无论小事大事都是如此,能多想一步多做一步。他早晚会发现你的价值,把大事把重要的事交给你做。
我第一份工作,老板是个老清华,他写书让我帮忙校对,我就很认真地做了,这培养了我细心的工作习惯。后来翻译一本外版技术图书,他让我参与其中,虽只是译者之一,但在我年轻的履历上,也算是厚重的一笔了。
不要成为被工资控制的人
“老板给这么点钱,我凭什么给他好好干”,不是我不会,工资不到位,仿佛上班不摸摸鱼都对不起老板的吝啬。别因为这样的不满,成为你心安理得摆烂的借口。不管老板怎么样,你都要为自己好好干。
只要可以学到东西,干就完了。增长的能力,积累的经验,都是自己的,有一天你离开了,老板留不下。退一步讲,别抱怨工资低,你要是当初能找到工资高的,你也不会来这家工资低的,对吗?与其抱怨不如成长,成长才会带来更大的物质回报。
如果一份工作,你的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上涨或上涨很慢,不要做,这无异于“慢性自杀”。这个社会,被淘汰的不是年纪大的人,而是年纪大但能力没有随之增长的人。
有人主业收入少就开始琢磨副业,在职业生涯的前期,最好在主业上精耕细作,拉长时间轴来看,主业所获得的收益将远远大于四处找副业。在这个职业发展的阶段,成长才是你最大的收入,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副业上。
除非你的副业是主业的加持或延展,你是程序员,业余时间录一套技术视频,写一本技术图书,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梳理,是主业的加持或延展。而不是你主业是编程,副业是去开网约车,你会赚点小钱,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不走道。
临危受命的事一定要去顶
我第一次做主管,就是临危受命。老板问我,你行不,我说行!敢于去干临危受命的事。为什么?临危受命的事,老板的预期非常低,你干不好理所应当,你干好了叫超预期,机会来的时候把它抓住。出来混,勇比什么都重要!
公司的新业务或新项目,你想去就自告奋勇,试试;部门主管辞职了,你想干就毛遂自荐,试试;有个喜欢的工作,你想应聘简历就扔过去,管它成不成的,试试……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想要,胆子越大才可能运气越好!
第一,永远不要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行动,因为你永远不会真正的准备好,这时候勇气显得格外重要。就像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师父对阿宝说:“如果你只做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有进步。”
第二,眼前的机会如果没抓住,你猜,等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的时候,会不会恰巧有机会给到你?人生不像炒菜,所有东西准备好了再下锅,这次错过了,下次不一定是什么时候,机会未必会一直青睐你。
第三,就算你没干好,谁的损失最大?不是你啊,是你的老板,是你的老板在为你买单,你怕什么?你的老板重用你提拔你,他都没怕。无论干没干好,对你来说,都是利用了公司的资源锻炼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你都会收获成长。
三、变稀缺或向上走
对抗35岁职业危机,有两个维度:一是变稀缺,二是向上走。任何行业你站在塔尖上,你就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比如你是销冠,直接为企业带来多少收入很容易被计算,或者你具备了带兵打仗的能力,能带团队撑起一摊事。
变稀缺
供给越稀缺,价格越贵,这是非常简单朴素的经济学道理。价格不是由价值决定,而是由市场供需决定,讲一句扎心的大实话:老板悲伤的从来都不是失去,而是没有更好的替代。你要想方设法积累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为什么35岁以后有的人容易被裁员,因为这些人的体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年轻人强,要价还比年轻人高,最关键的是他们已经不再稀缺。35岁的你应该做到猎头来挖,朋友争相邀请推荐,如果35岁还拿着简历四处找公司求收留,说明你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
你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你要思考的问题是:我是否拥有非常稀缺的能力,我是否在公司最稀缺的部门,我是否在部门最稀缺的职位,我现在拥有的稀缺性未来还能够继续稀缺吗?只有不断让自己变得更稀缺,你才具备竞争力。
竞争力就是你很难被替代或者你不可被替代。这个本事你有,别人没有;这个技能你会,他们不会;他们也有,他们也会,但在行业里你是做得最好的,这就是稀缺性。
向上走
做管理是收入翻番的杠杆,也是你对抗年纪增长带来的职业危机的有效手段,那么,走上管理岗要提前做什么准备呢?两个方面:一是意愿准备,二是能力准备。
职场中什么人会被提拔?是不是团队中能力最强的那个人?其实未必。意愿比能力更重要,会被提拔的人,首先要是敢于主动担责的人。
第一是主动,绝大多数员工都是被动的,你不安排他就不做,你不问他就不说。可是,有的人会在出现问题后主动说,这个事我来做吧,往自己身上揽活,虽然他不是领导的岗位,但他表现出了领导力,这叫意愿。
第二是担责,就是一旦事没做好,他会站出来说,责任在我。敢于担责,是对于一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如果你总是出了事都是别人的错,或者不是我的错全是月亮惹的祸,这样的人没法带团队,因为这是领导力的基础。
主动担责就是表达意愿,“我愿意做事”,接下来需要证明自己,“我有能力把事做好”。
你现在是基层员工,做的工作是执行层面的工作,怎么才能走上管理岗?先学会一点:用管理的思维去做执行。
你站在1楼,看出去都是细节,自己附近那点东西;而站在10楼,可以看到局部,细节慢慢消失,轮廓关联尽显;而站在100楼,就能看到全局。老板在100楼,领导在10楼,而你在1楼,你要学会从看的细到看的远,主动跑到5楼、8楼,甚至跑到10楼看一看,再回到1楼去执行,你就理解了管理和执行的区别。
用执行思维去做执行,容易陷入到追求执行过程的完美中,协作产生内耗,问题还没解决。用管理思维去做执行,不是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更高的维度看问题,看面而不是看点,管理思维不追求过程的完美,而是专注问题的解决。
执行思维注重利己,“你这样我不好做”,管理思维注重利他,“这个问题怎么做能解决”。思维方式的调整是你走上管理岗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在行动上,当你级别是3的时候,多去做级别是4的事,让老板看到你主动担责的意愿和能力。让老板意识到把你放到更高的位置是没有风险的,当级别4的位置空出来的时候,你自然就成了第一选择。
管理思维至关重要,即便有一天你辞职去做自由职业者了,比如自媒体,同样需要有管理思维:自我管理。
没有了领导的监督,没有了考勤的制度,你一个人在家里,能不能做到准点起床,按时工作;没有了团队的分工,没有了专业的支持,你一个人能不能同时干好拍摄、剪辑、销售和客服;没有了固定的收入,甚至没有了家人的支持,你一个人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焦虑,让自己坚持下去……
每个自由职业者,都是自我管理的高手,否则他干不了这事。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这是你职业生涯的护城河。
写在最后
最后,安利你一个职场小窍门:跳槽演练。每隔一两年在人才市场走两步,无论是自己有选择地“点射”投投简历试试水,还是猎头找到你的时候或朋友推荐你的时候,多和意向公司的HR聊一聊。不想跳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
第一,把自己放到市场中去做比较,会让你更准确地评估出目前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知道现在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技能,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你的工作对你来说,是一种消耗,让你跟市场的需求逐步脱节了,还是一种赋能,让你的职业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了,你能够心中有数。
第二,看看其他公司能给你多少钱,如果明显高于现在的待遇,即使你不跳槽,你也有了充分的依据,之后可以为自己在现在的公司争取到更好的福利。不至于因为信息差低估了自身的价值,委屈了自己。
跳槽演练可以让你对职场保持敏感,了解身价和市场行情,而不是两眼一抹黑兵败到西凉。还是那句话:人在职场,低头赶路时,要抬头看天。
从早上浑浑噩噩地踏进电梯,到晚上稀里糊涂地走出大楼,你没有一点长进。你甚至聪明地意识到,你在公司里无足轻重,也许你还隐约地意识到,自己在做着一份前途渺茫的工作。你今天又在这里浪费了一天,而且这是你最好年华里的一天……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胸怀大志却又虚度时光,聪明不足却又习惯拖延,学历不高又不努力,不满意自己又自我安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叫醒自己更加困难。
或许,是时候让改变发生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明哥聊求职,我是李明,一个混迹职场20年的老司机。关注我,更多硬核干货,带你玩转职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