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机构里呆了几年,见过很多成绩好的孩子,也见过很多成绩普通和较差的孩子,我慢慢总结出一个小规律,故事听得多,爱表达爱分享的孩子,普遍写出来的作文也较好。
记得有一次,有个家长带着她儿子上门咨询作文。为了迅速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我和小朋友聊到了他的兴趣爱好,他说最喜欢看动画片。我就打趣道,问他是否真看得懂,因为他刚上三年级。他就信心满满地跟我保证说,肯定没问题,还能给我复述出来。后来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我们就开始了这个有趣的小实验。
当时,我给他播放了他最喜欢的动画片之一,让他自己静静地看十分钟,我和他家长都不干扰他,只是站在背后陪他一起看。十分钟后,你猜怎么着?他果然顺利地跟我们复述了剧情,比如哪个人物做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做的等等都能比较流利地复述出来。但是,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我提到其中的人物对白时,他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后来他也坦白了,自己只顾着看剧情,没留意听。其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此具有特殊的敏感性。事后,我马上把这一发现跟几位有经验的教学老师沟通了,他们也说这种情况目前来说非常普遍,很多孩子上课听讲的时候听不进去,听不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现在越来越多老师反映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关键知识点听不懂,掌握不到位等等是否也是这个原因?我觉得这和现在学校部分老师和家长过度要求的“阅读”有关。“阅读”这个词,我用了双引号,因为这个“阅读”并非是科学的阅读。大家想想看,我们的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时候,不管语文成绩怎么样,语文老师是不是总是叮嘱孩子要多看书,多阅读等等,好像是一剂万能药,只要阅读就完事了。(当然,我有时候也会犯这个通病,之前有个家长还当面提出来,强调生活实践更重要。)其实这个“阅读”只是狭义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不仅包括用眼睛看的视觉阅读,还包括用耳朵听的听觉阅读。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听、说、读、写”,其中“听”是放在首位的。这可不是随便排的,它这样安排肯定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语文学习不仅仅只是看书就够了,它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和资源就是通过耳朵听到的,比如广播、别人说的话和分享等等,它伴随着每个人的每一天。现在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就是听的教育没做好,听的训练不到位。
所以,今天我说“听也是阅读”,就是希望我们能加强听的教育。因为听就是培养孩子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用听觉去辨别和理解世界。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
加强“听的教育”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孩子主动去听的意识。一是强调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不要厚此薄彼,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最好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二是强调听的方法,听不是说要求全部都听,应该是有选择的听,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不听。例如,学生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相关内容,对外界的干扰采取无视的态度。
其次,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心理科学研究表明,3-5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年龄。在这个年龄段,家庭成员一定要抓住机会主动和孩子说话,多与孩子交谈,切不可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没什么可说的就一声不吭。殊不知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以后上学后语文方面的听说能力肯定大打折扣。(还有适龄的孩子就要把握好了。)二是孩子上学后,家长要负责敦促孩子上课听好课,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同时,一定要多和同学沟通交流,不要离群索居,不然变成问题学生就麻烦了。这样,听的能力加强了,一定会促进孩子的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肯定就会更加轻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