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后,重新读起那时的日记,可能心情再也不会如过山车般翻涌。但是在那次经历里,我看到了一个飞蛾,为了他所承认的光和热,宁愿化为灰烬的偏执。
我仍旧记得自己总是怀着不安与焦虑,在宿舍公寓西边的马路上,夕阳里,骑单车到实验室学习的情景。满怀着对转专业的绝望,对浪费时间的悔恨。那时候究竟是怎么挺过来的啊。
不必去找借口,多数压力和悔恨的根本原因,都是一个咎由自取的人,却对他想要的事物保持着永不放弃的执着。
那段时间的故事很多:
1 几乎连续24小时考前突击复变函数时,那种在绝望中触底反弹的韧性,就好像被猎豹追捕的羚羊,从懦弱和恐惧里发现了逃避和慌张的无意义,于是那次他直面敌人的獠牙,冷静周旋,甩掉了掠食者。凤凰涅槃,向死而生,那天之后他成为了被上天选中的可以活下去的强者。直到现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都很推崇这种野性般的品质。


2 连续高强度复习,犯了厌学症的自己栽在最后一门大物考试上。从此明白合理规划,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以后到底该怎样分配自己的时间,课堂到底该怎么规划,还有如何自学。我知道,那半年经历的,是我大学的起点,也将是后期飞速进步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在忙碌中想起那份禅境,没有学会集中精力,很有可能,我只会继续糊涂下去。
3 以为失去院外转专业资格退而求其次奢求院内转系,再到 “捡漏”成功院外转专业学习计算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被上帝垂怜的孩子,但我也明白,上帝不会垂怜早早放弃的人。不会被发掘的潜力和不会绽放的天赋完全没有价值。

这些经历的组合,就是我们所谓的青春。而经历又是如此的魔幻,可以让一个人彻头彻尾的改变。
几年前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未见风云千墙,只觉平淡无奇。我们往往无法预料每个选择对于未来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昨天是这样,今天同样如此。就像一年前当我得知被调剂到机械工程专业时,便早早在内心谋划的转专业的道路,误打误撞,竟然指引着我看到了不曾了解的更加明晰的世界。
然而选择的正确性总是未知的,在我发现自己对于哲学和艺术的兴趣后,也怀疑过从机械工程转到计算机科学这个选择。只是后来我渐渐明白,无法回到过去修改的那个选择,可以通过当下的努力,被更正为正确答案。我重选择轻尝试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空想主义,何况大学本科的专业与你热爱的事物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我对计算机科学最初的那种惊奇,事实上也一直留着。
希望在大四的那个既属于离别又属于相遇的六月,我能怀着沉甸甸的成长,品味校园栀子花的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