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明星大侦探》的时候,第一案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第一案的核心是养父对女儿和继女的侵犯,童年的阴影挥之不去,毁掉了两个女孩的人生。很惊讶的是似乎很少有人将这个话题拿到明面上来讲,不方便讲,也很难讲。
如前些日子滴滴司机奸杀女乘客的案子,质疑“女生穿得太过性感,被侵犯是活该”的声音竟喧嚣尘土,引发了一片关于女生“穿衣自由”的讨论。
关于“自由”的话题,确实是时候拿到明面上来讨论一下了。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那些放在女生身上的有色眼镜和不公对待,应该是最亟待解决的“自由”。
很喜欢《默读》里的一句话,“你可以教孩子防备陌生人提高警惕,但不能让她害怕穿花裙子。”
每个人都是拥有自我意志的独立个体,我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的自由,同时也没有能力限制别人的自由。
比如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之类,但在自由的外衣下,却不得不考虑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前些日子小鱼和男朋友分手了,分手之前大吵了一架。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就是因为在“应不应该穿性感衣服出门”的问题上起了争执。小鱼是个很喜欢穿性感的衣服的女孩,夏天的时候经常穿一件修身的短款上衣、配一件俏皮性感的小短裙,很漂亮。
事情的起因是他的男朋友一脸严肃地跟她说,“你能不能不穿那些暴露的衣服?”
她很疑惑,“为什么?不好看吗?”
“好看是好看……可是你知道外面有多少龌龊的人吗?你这么穿我担心你不安全。”
“可是他们龌龊是他们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男生似乎有些不耐烦,“一句话,你还穿不穿?”
小鱼也不甘示弱,“我喜欢,我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
小鱼和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只是怪他们都太冲动了。其实他们都没错,小鱼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错呢?男生担心自己女朋友的安全,又有什么错呢?
只是他们彼此的沟通方式有问题罢了。面对“穿衣自由”的问题,小鱼太过敏感,而男生又太过强硬。
但问题的核心,是自由的能力和代价。
我们没有办法否认“穿衣暴露”和“侵犯”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很多人在面对侵犯时,会建议女生尽量不要穿太过暴露的衣服。毕竟,穿衣是女生的自由,龌龊也是别人的自由。
很多女生会跳出来反驳说,“难道女生连穿衣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
每个人的自由就像是革命年代的政权,彼此之间可能相融,也可能是水深火热。革命需要流血牺牲,自由也是。
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去争取自己的自由,并有勇气承担自由的代价。
在儒家思想的主流文化下,自由意味着特立独行,意味着“枪打出头鸟”,必然遭遇非议,也必然是孤独的。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主流的文化思想,那么就要选择去承担这些流言蜚语。
在“穿衣自由”这件事上,并非“我喜欢、我愿意”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对女生而言,是否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到侵犯?对于男生而言,是否有能力保护女朋友的自由,不让她受到伤害?对这个社会而言,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保障每个人的自由?
毕竟,这个世界不仅仅是非黑即白的,当伤害发生时,有时追求是非对错已经没有了意义。
前些日子读了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谈到了两次人类的认知革命。借着对自由的讨论,我发现我们好像正在进行着第三次认知革命,让我们越来越想跳脱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去追求自由。
可是我们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我喜欢吗”?
然而,在那个约束力极弱的网络世界里,语言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结果是构建出了一个乌烟瘴气、充斥着底层兽性的战场。显然不是我们所憧憬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正是因为各种虚构的想象的限制,才能够聚集在一起。这些虚构的想象形成了秩序、形成了文化、最后形成了我们心中的价值观,导致了偏见和标签的产生。
既然我们一定要生存在这些秩序的束缚里,那么自由的度在哪里?如果我们承认这些度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自由本身就是不自由的?
我们所追求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只是理想的乌托邦罢了。
但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依然可以跳脱出一些小的条条框框,名为偏见和成见。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就变成了不想被别人评头论足、不希望被别人拿有色眼镜观察。
兜兜转转,其实又回到了前面讨论的问题。
希望你能够理解别人的善意。
希望你有追求自由的能力,也勇敢地面对自由带来的非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