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00983/e74acf42aab6f140.jpg)
可是孙维刚第三轮实验班学习成绩排在前15名的学生,却作出一个令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四个市级三好学生的名额(高考时每人可以加10分)主动让给学习成绩排在他们后面的伙伴。
有小伙伴给这一处做了书评:极度反感这样的做法。他们增加了那四个学生上大学的机率,但其实对于别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说白了,这种做法只对提高班级升学率有好处。
而我想说:虽然说不公平,但这个做法是有大局观且超有爱的!这里面已经不需要公不公平,只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了!学生们会做人,会做事,而孙老师无疑是他们最直接且最有力量的榜样!
他认为有远大抱负、正派、诚实助人的学生最终才能成才。
做学问,先做人。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六年后考大学,这些都先不要想,当务之急,是想想如何把孩子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
孙维刚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在黑板上写下“我今天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寒风中站了整整一个小时。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想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该是怎样的人,师是生之镜,生是师之影。故,我在带班时,也尽量表现出有担当,有责任,懂谦虚,毕竟做学问,得先学做人。
(刘京海校长的成功教育)
刘京海认为,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差生”是因其在学习过程中反复遭遇失败而导致自身信念逐渐丧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思路在于反其道而行之,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循环,即通过帮助学生反复成功,消除他们的自卑和自弃,唤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要想唤醒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是比较难的,但相反,要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那只要一句话,一个动作,哪怕是一个眼神……为师之道:师与生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碗水端平,那就是很好的一种平等教育和保护教育了!
一所学校有了一个富有战略眼光和宽容胸怀的校长,便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驰骋空间,使有识者、有才者脱颖而出。
苏静老师的成功,便是一个学校,一群伯乐富有战略眼光和宽容胸怀的表现。她的诗意教育,让我趋之若鹜,我觉得这是一种深深的缘分,毕竟这么多年,我头一次在书中读到一个名师的名字,能让我怦然心动,并萌生了跃跃欲试的念头!
诗意教育的真谛,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不是单纯的写诗之人,而是诗意之人:有才华,有勇气,有创意,有良知,有激情,有理想。
把孩子培养成诗意之人,首先,自己要满腹诗意。只有自己先满腹诗意,才能引导孩子成为诗意之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文字的忠实粉丝,让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整个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价值!
何谓高效课堂?————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不是看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课讲得多么精彩,而要看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孩子们在课堂里是不是主动的、快乐的。
此处我觉得有失偏颇,为何就不允许老师的引和导充满语言魅力,成为可以让学生喜欢,甚至争相效仿,不断创造的杆子呢?语言的美好,表达的美感,甚至课堂上师与生舌灿莲花的较量,这都不是一种主动与快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