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阅读阳明心学这本书时,看到这句话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直在追求幸福,而什么是幸福?哪些东西决定我们的幸福?这是我们大家一直在探究的话题。
人格是幸福的唯一直接的源泉,很多人会说拥有物质就会幸福,也确实很多人拥有物质条件会感觉自己很幸福。但王阳明的观点不一致,王阳明认为,人的幸福分为两种,一个是物质(欲望)的幸福,一个是精神(人格)的幸福,物质幸福只是短暂的,而精神的幸福是长久的。
很多人会说我今天升职啦,我今天加工资啦,我今天买了这买了那,所以自己很幸福。确实是如此,可是如果只以物质去衡量幸福,那么只是表象的幸福,那一定是短暂的,很快你会发现还有比你升值更多的,加工资也更多的,买的东西更高级的,渐渐的你便不幸福了,这种幸福很难带来心流的感觉。而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很长久,而且会带来强烈的心流感觉。
钱学森便是精神上富足的人,精神富足的人不求财富,财富自来。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需要发展,所以国家领导人邀请钱学森回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不被欺负,为了中华民族有更好的未来,钱学森决定回国为国家奉献。国家给予他100万现金,他不要,转手就捐给基金会了;国家给了他北京的大房子,他果断拒绝了大房子,够住即可;国家也给他各种官位,他果断拒绝,不然没有心思搞研究了,全是应酬。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他没有被这种物质,名利所迷惑,而是选择他自己适合的。所以在后来他潜心研究,为国家科学国防做了重大的贡献,被历史铭记,他内心是很富足的。
所以,孔子会说邦有道,贫贱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就是如果一个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是健康的,那么你活得既贫且贱,就是一种耻辱。如果社会和价值观是不好的,你还活得很好,也是一种耻辱,那么你的人格肯定出问题了,很难拥有幸福。
王阳明说:做人之道首先要注重成色(内在人格即精神)其次才是关注斤两(外在的事功即欲望)。记得稻盛和夫在选人的时候,也一直倡导什么是第一等资质,不是聪明人,而是拥有厚重的人格,良好的德行的人,这种人容易幸福,而且更能踏实干事。
所以人格是幸福的唯一直接源泉,让我们保持做回自己,少被身外之物所牵绊,真正的活出了自己,活出了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