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拥有感悟幸福型的人生呢?
你得先了解这种幸福模型给的是什么?
根据感悟幸福型,将幸福定义成“意义与快乐的结合”。
意义就是来源于生活的目标,它能帮助我们实现充实的人生价值;快乐则是能够享受当下的生活。
通俗点讲幸福就是我们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标,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享受当下,感受快乐。
因此幸福不是某一个时段,而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的过程,比如说我现在要比五年前更幸福,我也希望五年后的今天我能够更加的幸福。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有痛苦了,而是即使有时候经历痛苦,我们总体上仍然感觉还是幸福的。
但是知道什么是幸福,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立马拥有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被培养。而现代教育又过于重视孩子的成绩,往往忽略了关于幸福的教育。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才更要重视,毕竟孩子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能过上幸福的人生,才是我们教育他的最终的目的。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自己要先有幸福的能力。“用生命影响生命”。
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没有呈现出一种幸福的样子给孩子看,那孩子就很难从你的这里动漫获得幸福力的体验。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点就是要学会制定目标
我们讲过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意义和快乐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追求。
为什么需要目标呢?
一个是从整体而言,有目标的人的成功概率, 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太多太多了。那么设定目标其实就是给自己一个承诺,而这种承诺能够促使我们开始并坚持行动。
建议大家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贡献的目标而不只是金钱和声望。因为对后者的追求通常是要出于社会要求和他人的比较才能建立起来的。
比如大家都这样,有房有车,所以我也得这样,再比如说人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成绩好,我觉得没面子,那我的孩子成绩必须要非常好。
你会发现当你只追求这些的时候,你已经被所谓的成功标准盲目给绑架了,因为这些通常都不是我们自己内心真正去想要的,于是我们感觉压力很大,焦虑和痛苦。
当然这不是说物质不重要,食物、住所以及其他基本的需求,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在基本的需求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发自内心的目标。
第二点,找到工作的使命感,快乐的工作。
在现实中很多人不喜欢工作,工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赚钱的手段,而不是希望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错误的认知让他们感觉工作很乏味,觉得被工作所折磨。所以要在工作中获得幸福,就要先改变我们的认知,不再单纯的把工作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在现有的工作中,找到可以让自己快乐的那一部分内容,享受当前的快乐,或者是感受到工作的使命感,在其中发后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
第三点 就是要学会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研究过一些非常快乐的人,并且将他们和不快乐的人做了比较,发现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区分两种人的因素就是他们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当然最主要的是亲密关系。
所以和关系亲近的人,一起分享人生经历、想法和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义并安抚我们的痛苦,让我们感知到这个世界充满了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