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组织发展与领导力
甲方问:老板在会场,大家不说真话怎么办?

甲方问:老板在会场,大家不说真话怎么办?

作者: 团队引导者赵磊 | 来源:发表于2023-11-29 13:48 被阅读0次

    很多客户担心现场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研讨会的质量。比如:

    “如果老板在会场,大家都不说真话怎么办?”

                                                           三个维度的思考

    听到这个问题,你脑海里会闪出什么念头?

    基于个人经验,我会从三个维度思考:

    ----发起人的假设是什么

    ----团队与决策者的风格是什么

    ----“真话“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脑海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列表:

    这是发起人的假设吗?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担心?

    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事,让项目发起人有这样的担心?

    决策层的行为风格如何?

    老板是怎么看待参与者在问题解决中的定位与贡献的?

    决策层对会议可能讨论议题的意见,以及对问题决策的关键意见导向是什么?

    …………….

    原因可能是什么?

    项目发起人的解释是:老板在现场,参与者可能不会把意见真实表达出现。

    还有其他原因吗?据我个人经验和观察来看,可能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公开表达不同意见的风险

    决策者因为个体经验和资源丰富,对自己的观点相对执着,表达意见也会比较强势。

    在这样的情景下表达不同意见,确实需要勇气。毕竟不同意见的提出,首先会面临决策者的质疑和否定。

    所以,大多数人默不作声或明哲保身,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2.说了也没用

    受组织风格的影响,很多会议议题,参与者其实并不真正关心。他们认为,是否发表意见无关紧要,反正就是那点事,说了也没用,该干的还得干。

    既然话说了也未见得管用,还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省点心呢。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意表达。

    3.我只是个执行者

    很多管理者把自己定位为“执行者”。他自己的定位,就是按照领导的安排行事,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

    他们内心不太愿意参与决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作责任,同时也能给领导留下一个“听话”的好印象。

    4对“真话”的理解与参与者不同

    项目发起人期待的“真话”,往往对发言人带有一针见血、直击灵魂、担当揽责的期待。而参与者的发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更多考虑。他们的发言表面上看不够直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讲的就不是“真话”。有可能只是维度、程度的差异罢了。

    毕竟,不同职位、不同职能对同一问题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

    5.参与者说不到“点儿”上

    我服务过的项目,决策者是愿意听大家的意见的。尤其是关键决策推进的时候,决策者往往希望听到大家真实的声音,从而更好地评判执行的难度与可能的“卡点”。

    这个时候,却会发现参与者往往说不到“点儿”上。比如,我们在谈关键任务的整体布局时,很多伙伴却在探讨某一个局部的资源配置。

    这就导致大家的讨论并不同频。除了造成讨论节奏拖沓,也让大家感觉好像在“避重就轻”。

                                                           怎么办?

    每个团队差异性比较大,以上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策略,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点: 

    1.  认真思考决策者的意见

    团队参与研讨的方式,反映着决策者对当前环境、解决答案必要性、参与者团队价值定位的综合思考。

    因此,引导师前期调研非常重要。

    无论决策者是否参加会议,一定要争取和决策者面对面交流沟通。决策者对出席会议的人有非常强的影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并在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参与者看到相互的不同,显得至关重要。

    2. 研讨流程中增加不同意见、不同利益相关者表达意见的环节

    在研讨流程设计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出反对意见的环节。这个环节要力争让参与者,有机会把不同意见都放在桌面上表达出来,帮助参与者看到事物的“全相”,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合理的判断。

    很多时候讨论的质量,要充分照顾到关键利益相关者。引导师要深入了解有哪些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是什么?在工作坊的关键环节,有时要代表这些无法出席会议的利益相关者,提出关键诉求,供参会者认真思考。

     

    3. 改变发言方式,降低风险系数

    既然人们不太愿意公开表达不同意见,那么选择不同发言形式,不失为一个即有机会表达,又可以降低风险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指定某个组,或一个组里的某两三个伙伴,在一些关键环节中扮演唱反调的角色。不管大家怎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们都必须说“NO”,并且找到合适的理由予以支持。

    还可以要求,所有的讨论都必须有正、反两面的意见一起讨论。

    我也采用过现场辩论的方式,正反两方唇枪舌战,即调动了参与积极性,也给了大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效果也非常不错。

    这些方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降低发表不同意见的难度和风险度,让大家更有机会讲出他们的担心。

    4.  帮助参与者了解其他人的思维习惯

    对于不同层级管理者的思维习惯,会有些基本规律,尤其不同职能与岗位。

    比如,一些主导经营的管理者,视野会更加开阔,他们针对问题会有更加系统性的思考,不仅仅考虑解决某一个单一的问题,更愿意从组织系统角度出发,做出整体思考。有一些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则更多地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意见。

    引导师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其它伙伴的思维方式,推动理解的一致性,就变得至关重要。

    5. 现场的澄清、总结、提炼很重要

    引导师在现场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帮助在场的伙伴,澄清他的想法,并保证这个想法能够为大家听到。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确认发言者的真实意思。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对方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并请对方予以确认。

    如果你观察到团队在讨论过程中,总是跳来跳去,那可以把他们的观点,用文字的方式展示在白板上。这样即可以帮助伙伴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白板上,也可以用条理化、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大家做更有效的梳理。

    我相信每个组织所表现出来的情景,背后的原因都是复杂的。“真话”的疑问,至少暴露出组织内部在共同语言、表达逻辑、决策流程方面有错配的现象。

    所以,当项目发起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引导师一定要引起重视,这不仅仅意味着现场讨论的参与程度,更说明项目发起人对项目成果有效性的真实焦虑。(全文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甲方问:老板在会场,大家不说真话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kf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