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8-10】 读《徐爱录》

【2017-8-10】 读《徐爱录》

作者: 鸿图大展 | 来源:发表于2017-08-24 15:00 被阅读0次

原文

【43.3】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
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43.4】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埋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43.5】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心得
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一切皆在内心。对父母有深爱之心,自然和颜悦色;对爱人有深爱之心,定会温情脉脉;对工作有深爱之心,必会兢兢业业;对同事有深爱之心,定然守望相助。深爱发乎于心,见之于行,这些都是伪装不来的,假若没有心中深爱,即使一切行为合乎礼仪规范,也会被一眼看穿,自己也会非常不适应。

相关文章

  • 【2017-8-10】 读《徐爱录》

    原文 【43.3】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

  • 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读《传习录-徐爱录》时,王阳明与徐爱经常探讨四书,不由地又翻《史记-孔子弟子列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正中心坎。 ...

  • 2017-07-23

    传习录,第3天 今天读的是《徐爱录》的最后一大段,联想现实中的诸事,颇有心得,感觉受...

  • 《传习录》第二天学习心得

    今天继续“啃”读《传习录》之徐爱录。 用“啃”字确为深切体会。除了文言式表述的晦涩,更重要还是自己在国学学...

  • 知行合一

    今日读《传习录》时看到徐爱和先生(王阳明)的一段对话,徐爱因为没有领会先生讲论知行合一的教导,就和同学宗贤、惟贤反...

  • 文明的进化来自一场又一场的断舍离!走近先贤王阳明之十二

    《传习录》徐爱录之九至十二都是徐爱就孔子对古书《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注:此经已失传)《易经》和《春秋》...

  • 徐爱录

    因时致治,时代不同要与时俱进,不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 徐爱录

    要拉住圣贤的手,让自己置身正能量中

  • 徐爱录

    实践出真知,保持初心。

  • 徐爱录

    跟着圣贤要学会远离不靠谱的人和不靠谱的事,学会明辨是非、抑恶扬善,做正确的事该做的事,不要被负面情绪影响,坚持本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8-10】 读《徐爱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le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