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蝴蝶梦》(全球公认20世纪伟大爱情经典)作者:[英] 达芙妮·

《蝴蝶梦》(全球公认20世纪伟大爱情经典)作者:[英] 达芙妮·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3:23 被阅读0次

内容简介:

    全球公认,20世纪伟大的爱情经典

    ——————————

    “我错了,我曾以为付出自己就是爱你。”

    我们都曾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关心另一个人的命运,胜过关心自己。

    ——————————

    “昨夜我又一次梦游曼德利。”

    这个故事始于蒙特卡洛。

    女主人公对于时髦的鳏夫迈克西姆一见倾心,很快便答应了他突如其来的求婚。孤身一人的她长久以来都是别人的侍伴,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直到她来到迈克西姆宏伟的乡间庄园曼德利,才意识到,他们新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仍然笼罩在迈克西姆故去妻子的阴影之中,仿佛这个来意不善的魂灵会爬出坟墓,威胁并摧毁他们的婚姻。

作者简介:

达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1907 - 1989)

在全世界的图书馆里被借阅次数首位的女作家。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当代深具影响力的世界级作家之一。

杜穆里埃一生共创作有17部长篇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被誉为“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1938年出版的成名作《蝴蝶梦》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情感小说的走向。

《蝴蝶梦》自1938年首次出版以来便备受世人关注,出版当年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希区柯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成了他唯一获得奥斯卡Best Picture的电影,也成了他的成名代表作。

2000年,悬疑小说至高殊荣安东尼奖将这本书评选为“20世纪至佳小说”。2003年,BBC举办声势浩大的“大阅读”(The Big Read)投票活动,有近百万人参与,《蝴蝶梦》荣登“大阅读”所评选出的“百部英国人挚爱文学作品”榜单,成为当之无愧的跨世纪不朽名作。

精彩书评:

壹:

一开始我以为就是一部缠绵悱恻的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然而不是,后来我又以为是一部自暴自弃的弃妇心理白描,然而也不是,最后,竟然是这样一部蕴含着秘密,交织着罪恶的悬疑故事,我几次以为要接近真相了,作者却一再超出我的期望,果然是20世纪诚意之作,一气呵成,引人入胜。

贰:

追忆第一次于文字中看到石楠,是在《呼啸山庄》广袤的荒原上。时隔多日,我如痴如醉地走进《蝴蝶梦》,走进了神秘的曼陀丽,蓦然看到,这里竟也有石楠,只是不同于那野性苍凉的初次印象,曼陀丽的石楠拥有高耸密集的火红,像血一样。

  《蝴蝶梦》(又译《丽贝卡》)的作者达芙妮 杜穆里埃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丽贝卡,然而小说中的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已故的德温特夫人。丽贝卡已不存在,却无所不在,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她都能控制着臣服于她的人,控制着曼陀丽豪苑。小说中的“我”作为曼陀丽的新女主人,作为一个曾经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平头小辈,无时无刻不在丽贝卡强大的阴影下胆颤心惊地生活,直到一次船只的偶然搁浅,才揭开了丽贝卡的真实死因,驱散了“我”心中的全部疑团和恐惧。幸福并不像想象得那样,丽贝卡留在世上的忠仆丹弗斯太太在黑夜里将曼陀丽送入了火焰。红霞向夜空散开,将痛苦化为灰烬,然而,火焰真的能将所有的过往埋葬吗?尽管“我”和丈夫永远地离开了豪苑,但梦境中的惶恐还是会以某种无法预见的形式卷土重来。

  从《蝴蝶梦》中醒来,我发现这部作品和《基督山伯爵》一样,在文学史的排行榜上地位不高,然而它们却依然能在读者的心中经久不衰。在《蝴蝶梦》的人物中,最令我感慨万千的就是丽贝卡和她的忠仆丹弗斯太太。

  “我”的丈夫德温特曾绝望地说“丽贝卡得胜了”,而“我”却认为丽贝卡输了。作为读者,一个贸然闯进《蝴蝶梦》的世界的人,我想“幸福”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丽贝卡在临死前还在嘴角绽开的微笑和那似乎已经预料到最后一次胜利的眼神,宣告了她心中的“幸福”就是挑战的快感和胜利的满足。她在死后仍使丈夫摆脱不了石楠一样密集的惶惶不安,仍使“我”时刻相信“丽贝卡是最完美的”,仍使所有人记得“丽贝卡才是曼陀丽的主宰者”,那么,这一切都实现了,所以她成功地获得了她定义的幸福。而在“我”最终了解“丈夫从未爱过前妻丽贝卡”的瞬间,“我”感觉到她的阴影再也不会来打扰“我”。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上,我认为丽贝卡是可怜的,她从不曾获得爱情,没有体会过那种情感的温暖,她不会懂得付出,没有奉献过与她的外表,教养和智慧同等的善良。她幸福么?是的,她幸福,我认为。只是,那幸福太虚无了,以至于丽贝卡迷失了自己,甚至愿意选择特别的“自杀”方式来追求最后的“胜利”——她的幸福。因此,我感觉到丽贝卡临死前的微笑,除了胜利之外,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绝望。

  看到书中从未出现过的丽贝卡,我认为她还有值得欣慰的地方,曼陀丽最令人压抑恐惧的气氛的制造者——她的忠仆丹弗斯太太。丹弗斯对丽贝卡近乎变态的崇拜,使她对世界没有任何留恋,即使纵火烧尽曼陀丽也在所不惜,当然,曼陀丽是丽贝卡亲自布置的,石楠花是丽贝卡亲自选定的,丹弗斯不会容忍任何人占据丽贝卡的位置,所以毁了这幢豪苑。丹弗斯对主人的忠诚发挥极致,她唯一的寄托和骄傲都是丽贝卡,丽贝卡真的理解么?书中没有交代,然而我认为,丽贝卡只是依赖和信任这个心腹,她坚信自己的魅力可以使人臣服,她不会懂得人之真情。丹弗斯同样是可怜虫,她最大的享受就是为丽贝卡奉献,她也没有得到过幸福,不曾体会真诚的存在。正是这样固执的可怜人,才使我为之落泪。德温特曾试图相信“一个妻子得有三种美德:教养,头脑和姿色,她三样俱备”,然而小说中的“我”拥有丽贝卡不曾拥有的最重要的美德:真诚。也许因为这样,曼陀丽才会有“我”的存在,黑暗中才会有动人的光明。一场大火结束了《蝴蝶梦》,每个人都从奢华中走出来了,除了丽贝卡。

  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曼陀丽,惨淡阴沉的景象中我又找到了石楠,它的根部被灌木紧紧地缠绕,虚伪和浮华被葬在了地下,我看到的,是真诚的重生。

叁:

好吧,我这本书最关注的对象不是吕贝嘉,而是那位从头到尾我们都不知道名字的“我”。

“我”遇上了那位德温特先生,堕入爱河,结果在吕贝嘉的阴影下爱得战战兢兢--这大概就是书中前半部分的内容。

“我”遇到了MR.de Winter,一开始为他丧偶而感到伤心。爱上他、来到曼陀丽,生活在吕贝嘉的阴影下,却又自信心全无,总觉得自己不如吕贝嘉---那种微妙的恋爱心理。

大家都说全书中最吸引人的角色是吕贝嘉,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吕贝嘉更像是一面镜子,把“我”心理的不平衡、不自信、妒忌心全都照应出来---写吕贝嘉,更多是表现‘“我”恋爱中的恐慌感。“我”的个性其实也是鲜明的,这是一位有点小聪明却自信不足、恋爱中有点勇敢但更多是胆怯的一位少女,这正是许许多多当时女性形象的写照。

而在吕贝嘉真面目暴露之后,她显现的又是另一个面孔,她开始长大,勇敢站起来支持丈夫、"us against the world"。这各种的原因,应该是她真正知道了自己并不是不如吕贝嘉,丈夫是真的爱自己而非找慰藉吧。自信,哪怕是从悲剧、真相中获得的,也是一种恋爱的力量。

我无意将女权主义的观点套进此书,在我看来这更多是一个爱情小说,但我还是要说,吕贝嘉和“我”正是当时女人的写照。一个表面守妇道,内里各种搞;一个表面瘦小、胆怯,内心却善良。好的坏的性格特质,都体现、并只能体现在了情感关系中,不知道该说性爱、恋爱能体现人的本质,还是说当时女性低才好。

至于德温特先生,看到有评论说他是男权主义者……笑死我了。其实他就是个有点胆怯的可怜人。他的心情很好理解,娶一个美丽迷人聪明的老婆回家,结果她控制了曼陀丽的一切,控制财政,跟各种男人乱搞还搞到家里来,不要说男人了,女人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另一半是个控制欲狂人吧。所以说他跟“我”结了婚,一位表面看上去单纯可怜的小姑娘,但跟她在一起,聊天很开心没有压力,她不会算计、她很直接、善良、她很爱我,即轻松又舒服。

说那些找“我”是因为“我”单纯好控制的人,难道非得要让男人去找个事业型女人、强势有气场、极度聪明,才叫不是男权主义者吗?呵呵。

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蝴蝶梦》(全球公认20世纪伟大爱情经典)作者:[英] 达芙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mr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