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说: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佛系心态运营公众号,想起来了就更新,忙的时候就把公众号晾在一边(因为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生活呀)。
从18年毕业开始做,到现在更新了105篇原创文章。
做公众号这么久了,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艰辛中带着快(ku)乐(se)。
从理工科转行到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成功转行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毕业那年
说说近况吧,最近做了一个算是对我来说很大的决定,我换城市生活啦。
从深圳换到了西安。中间的缘由,我们之后再说。
断更这么久的我要重新整理自己,工作之余,每周最少一更。
固定更新时间在每周五早上7点。其他时间就会不定期更新啦,要看我当月的工作量来定~时间也是定在工作日的早上7点钟。
01。我终于决定换个城市生活
从过年1月底到3月,两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心里作斗争。
纠结的点是处在25岁的我,
是要继续在一线城市还是换一座城市生活。
事实上,我在深圳的后半年过得非常焦虑,尽管入行后薪资翻倍,本职加上自己接的项目,月薪过万,反而会越来越焦虑。
因为越来越长大的我,已经慢慢明白,生活的模样并不是如儿时所想,始终充满了延续性的快乐的事项。
生活是断裂的,大多时候被乏味的事项占据时间,是充满挑战和困境的,好事是令人意外的。
因为这次疫情,在家里待了两个月。在跟家人相处的两个月中,也思考了两个月。
当城市里的我,回头看到家乡的人们承受着并不乐趣横生的生活——就仿佛无论怎么样,生活都能够延续下去,并始终有灿烂的东西会时不时地发生。
人最终都是在有限的范围和内容里生活的,而安于一方小天地,本身就需要智慧。
你突然明白,为了事业的前途,抛弃生活的前途并无价值,你需要的不仅是经历的成长和工资的成长,还有生活的成长。
作为“梦想家”,你突然明白,到二线城市去的不一定是失败者,也可能是独具慧眼的野心家。
对你而言,你内心产生的纠结与选择,形成了10个转身离开的理由――这个过程,对一个人而言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对你即将离开或即将前往的那一座城市而言,是建立个性、寻找人性的过程。
作家萧乾说:“人生就是一次不带地图的旅行。”在《一生要去的中国100个地方》书中里描述了100个地点,一般中国人永远没法去完全。
02。 不尝试 不失败
不努力 不难看
如果不是一场疫情很多人恐怕也难以认识到“我只是个普通人”这件事,并且,在疫情的“压迫”下,承认并接受了这个事实。
我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在走出校园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些挫败和无能为力。渐渐地,出于某种自我保护而进入了一个相对幽闭“关上门”的时期。
呆在里面的确挺舒服的,并且也有它自圆其说的逻辑:
不尝试,就不会失败。不努力,就不会难看。不选择与更多的人相遇,也就不会浪费更多的热情。
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从这个逻辑中起身,偶尔丧一丧的时候也还是想进去趴会儿。
但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比起那种高姿态的逃避生活。
把自己包围得密不透风、连表达和创作都是“虚浮”和“生造”的——
还是更愿意整个人低低地浸入到生活当中。
你会发现灵光俯拾即是。
03。 做好
“做出烂东西”的准备
以前我大多埋头写作,对于运营这块一直放不开,自媒体创作没有运营思维真的很难做起来。
算是扭转了一个做事的观念吧。
如果一件事你非要达到预设中的八九十分,做好万全的准备才开动,那么最终交了个白卷的概率反而更大。
告诉自己六十分也可以的。“做好准备”的“准备”里面,其实也包括了“做出那种烂东西”的准备。
在被眼下处处受限的生活逼得重新转动的时候,对当时无意记住的这句话,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断更的这几个月里,我总在想:你不能总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不是QQ空间,你能为你的读者带来什么?
你要输出什么价值给到他们?你希望你的文章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反馈?你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提升?
金钱的背后是价值交换,给到别人真诚和价值,别人才买你的单。
还是要努力做个有价值的人。
这样至少能确定,别人找上你,不是因为什么水逆,而是因为你有用。
年轻时迷信那些无缘无故的爱,回过头看其实都有隐藏更深的衡量。
现在好了,搞明白需求更让人安心。
写在最后:
当你说着不要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要被别人安排着过人生时,也请不要忘了。
因为网络上的某篇文章,就盲目抛弃自己现有生活的做法,只是表面上跳出了一个圈子,事实上是跳进了别人划定的另外一个圈子。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渴望,而不只是,为了迎合其他人的标准。
作者简介:我可乐加冰,95年工科生成功转行互联网运营,专注自媒体运营策划,写作变现,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