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本人上次写文章刚好5个月过去了,上次文章时间定格在2015年03月15日,今天刚好是2015年08月14日。我提笔一看时间,不知是巧合还是缘分,那么今天依然是我流水账一般的诉说,外加我自己在过程中得到的理解,也算是分享了。
3月份之后开始进入开发产品新版本阶段(app,之前更新了两个版本),预计6月份上线,不过垂直行业的朋友给我的建议是最好赶在5月份之前上线,配合app提供的服务可以赚钱,因为5月份垂直行业是小小的旺季,后来评估了一下,实在没法完成,毅然放弃朋友提供的建议。专心做产品,由于LZ和合伙人都是技术出身,大量的时间都铺在了app本身上,且根本没有任何的思想意识去考虑市场,营销,甚至最终的商业化。按照我们目前互联网的定义,我们的app做出来的样式应该算是平台了,你要说非要往o2o上靠,那也算吧。其实我个人对o2o的概念并不感冒,并且也对o2o这个概念进行过充分的思考,现在的行业已经被o2o个遍了,之前的投资经理也是一顿给我们扫盲说,你们要去中心化,你们要o2o。辞职1.5年了,到如今,我自以为算是一个看透了o2o的人吧,我总结适用于o2o的服务样式具备以下特点:1. 服务短促性 2. 用户使用服务频繁性 3. 产品工具性 4.用户反馈即时性,如果1和2不具备,那么仅仅依靠我们祖国的人口红利来为了o2o而o2o,显然做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举个栗子,订电影票,步骤为:1.订票,2.取票,3.看电影 4.评价服务,无独有偶,xx打车,步骤为:1.约车,2.乘车 ,3. 确认付款,4评价。然现如今已经满城尽是o2o了,去中心化带来的是成本低廉的迅速扩张,去中心化让互联网人投机取巧的跳过了建立高质量内容的这个漫长的周期,通常情况下是详细服务商家的展示+用户社区,前后全是UGC,而这种app产品首先没有高使用频次,其次没有PGC的高质量内容,LZ对此一直到现在都深深的怀疑这样产品存在的可行性,难道每天的推送就是发送广告推送服务么,如果我是用户,我觉得还不如看看公众账号呢。所以,开发过程斩钉截铁的放弃去中心化,改走平台化路线,我们就要走传统老路,因为我们的垂直行业并不是适用于这种纯种o2o的形式,我们也武断的判断,做了o2o,就是个等死。而这其中我还没有谈论现在我们互联网人跨界在去做传统行业的服务的这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最终这个最新版本上线定格的时间在07月08日,我们也是看了老黄历,选了个良辰吉日图个吉利。此次版本更新就标志着我们的app正式进入日常运营,以前的版本我们并没做任何运营和推广,因为我们觉得之前的版本一旦进行了推广,会流失掉大量的用户,这其中的原因基本在如下几个方面:1. 内容不够丰富,2. 整个app版块还明显单薄 3.没有商业化入口。这三个方面直接导致根本没有推广的必要,推了也是没有卵用,与其这样不如慢慢去墨迹你的产品。由于我们新版本的设计是专门为了简化PGC更新成本来设计的,所以我们具备量产内容的能力了,于是我们决定每日一更,这里的每日一更不是什么发条无厘头的不相关推送,迫使用户注意,我们的PGC推送是每天都有切实的增量内容填充的。从新版本上线开始到现在,数据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以至于现在和企业谈合作的时候,我的合作建议的数据写上去,对方都不相信。。。注册用户50-60%(我们是开放式注册,用户愿意注册就注册,不愿意注册就不注册)。我整整跟了20天的数据,PGC + UGC的单体内容阅读量也依然超过我个人的预期,我热血沸腾,我从辞职到现在已经逼近两年了,我月入0元,尽管我不知道我们的app是不是能活下来,但我看到了希望,我看见了我们接下来是有发挥空间的。于是我们坚持每日一更,完善每日一更的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每天的哪个时间段推送才会达到最佳曝光量,尝试且最终找到了个答案;每日一更推送怎样的推送文案用户会真正的使用;社会热点事件对垂直类app的下载量和使用频率的影响;这些得到的经验我个人觉得都是在运营过程中得到无尚宝贵的经验,然而,现今我们互联网人通常资本现行要大于运营现行。过去讲开一个饭馆,前期少赚点钱,吃苦挨累见口碑;现今讲如何优雅的单干,却忘记了要想别人面前嫌贵,就得背后自己遭罪的道理。曾几何时,我们互联网人大多出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们互联网人依靠的数据和统计支配我们的行为;曾几何时,我们互联网人是一群技术驱动产品,且产品至上的一群务实青年;而现在,我们却在做一些我们自己并不是很擅长的事情,比如,营销,市场等。我们互联网人应该发挥我们自身的长项,却在这纷杂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从7月新版本上线至8月初,数据稳定且呈增量累计,最令我感动高兴的是,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来,我们是有留存用户的,因为,抛去我们每日一更且不可能所有用户都每天使用的概率来讲,我们的总体数据呈增量发展,那么数据告诉我,我们可以进入谈合作阶段了。而,正是人们不看好的PGC让我们踉踉跄跄的走进了洽谈合作的阶段,其中冷暖,只有自知。那么自此,我和我合伙人两个技术出身,把我们的产品正是带入下一个阶段——市场阶段+推广阶段。在这里,我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一个产品的走向阶段大致是这样的:建立产品阶段——》市场阶段——》销售服务阶段——》细化产品阶段(该过程迭代循环,永世不休)。那么建立产品阶段是技术人员所擅长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创始人必将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阶段,拿我们自身举例,我们进入了市场阶段,我们不擅长,可以说不仅仅是不擅长,甚至就是不懂,摸黑,探索中前进,那么作为我们自身,我想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克服困难度过这个阶段,把产品拖入下一个我们擅长的阶段,自此,团队的概念产生了。然而,我的标题是穷创业的打法,我们没钱雇专业的人且合伙人难找,市场阶段依然还是得我们自己来,这时候我们互联网人的优势体现出来了,我们是技术出身,我们从来不惧怕学习,那么从代码换成与人沟通也是必将经历的一个过程,不然你就去找投资,关键不一定能有结果,那么我和我合伙人通常情况下非常善于做决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优点,于是合作开谈。
谈合作之前也曾想过,到底咋谈,跟谁谈,是电话谈,还是QQ谈,还是去人家办公室谈,到底要哪样?最后采取的方式是先发邮件,如果有人主动回复,那么优先跟进,如果不回复,那么深度搜索当前机构的负责人。经过实践总结下来,县官不如现管,有时候并不是你谈合作能力不行,是你压根就没找对人,只要你没找对人,聊一年也没卵用的,那么这时候要体现当事人的判断能力了,你要迅速判断这人是不是对口的,有没有权利跟你洽谈合作,他们对方是否有app这方面垂直业务的预算,如果有预算,那么大概有多少,他们这家公司的办事效率是怎样的。这些方面通通想个遍,为啥要这样,因为但凡你做的行业不是大众消费品行业,通常情况下都是有淡旺季存在的,那么当前旺季过去了,那么你就要等4-6个月去争取下个旺季,坦率的讲,如果旺季不旺,那么我们要全方面衡量一下,到底是人出了问题,还是产品出了问题了,这已经和坚持没关系了,这和人的能力和产品有关系了,我们姑且全部归咎在人的能力身上吧,毕竟产品也是自己做的。那么就我目前的谈合作的经验来看,数据和产品质量(可能垂直行业的机构通常看你的app长的好看不好看)说服力要远远高于本身过分包装的说服力,那么我们互联网人的优势再次体现出来了,通过自己产品的样本数据来制定各种统计分析图,这种统计分析图是人们最愿意看到的,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的流量少而感到羞涩,只要是流量就是宝贵的,只不过引多引少而已。只要产品的公信力在,从商业化的角度,小流量有小流量的赚头,大流量有大流量的赚头,我并不赞成垂直行业强者通吃的概念,为什么?因为强者通吃适用于大咖企业,我们的流量还不抵人家个零头,你说没事儿总拿大咖企业当对手,除了不自量力意外,是否有些自讨没趣呢,不是A街开了家高档酒店,然后A街的小吃部就得全死吧,我想市场并不存在这个道理吧。
而由于我们的努力,外加一些幸运,我们成功签了一单。目前正在跟进另外一单,希望能成,我们所能做的是尽人事。
我脱产做了20个月,期间没有任何商业化动作,刚开始花自己钱,后来自己钱花没了,家里养我,按照工作年限算,我到8月就算是工作5年了,期间有多数人提醒我,都是比较要好的人,包括父母,都问,你这玩意到底行不行,你工资也不低,不然你先回去工作,然后兼职做你这个东西,等有点眉目你再辞了也行,我觉得我家家长算开明的了,对我的选择是支持的,并且我能听出来,他们第一从现实角度为我考虑,第二也是不想给我太大压力,好在我这人心态好,比较大心脏吧,磨磨唧唧走到现在。我在创业里面估计0盈利坚持时间肯定不是最长的,但是我却深深的发现创业本身的受限性,到如今,我有深刻的体会一些人确实不适合创业。总结下来几类人吧,在此列举,不一定对,仅仅给广大朋友做参考吧
1. 谈婚论嫁且有男女朋友的
2. 家里有实际经济困难的
3. 新婚且有可能要小孩的
4. 刚毕业的
5. 不是互联网出身的(并不绝对)
6. 急促且粗暴面向钱的
7. 智商 & 情商不够的
前三点通常情况是说明你的感情边际成本不够高,具体解释就是,如果这时候你选择了创业,你可能会在其他方面丧失责任感,你个人的感情将会受到冲击,而通常情况个人感情的波动对你在初创阶段基本上摧毁性的打击,且大部分中途放弃的人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的产品不够行,而是他迫于人类的基本感情责任而放弃,而这种感情责任通常只能用三个字来解释,没办法。
第4点,很显而易见,各方面经验都不足,其实我现在自认为我出来都有些时间尚早,不过我也算个浪子,无牵无挂,哈哈哈哈哈。
第5点,我为啥要加上第五点,这个比较受质疑的一点,而我想说的是互联网是一个行业,那么是技术驱动产品,循环迭代进而产生衍生服务,那么不是这个行业的人通常不具备互联网敏感性,除非你是高智商且高情商,不然,产品会变成资本依赖型。某巴巴创始人是个创奇,所以不具备普世意义的对比性,所以不是互联网出身还想做互联网产品的朋友,最好找个贴心的互联网出身的合伙人,最好是技术出身,单纯意义上的产品经理依然也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第6点,我有个朋友,平时经常沟通的,也创业,比我晚一年出来了,我们还没盈利呢,他们先盈利了,那个时候就因为这事儿,我还很着急过,我心想这特么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我们打法是不是有问题,因为这事儿我2天啥也没干,工作pending,专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算是得出来点答案吧。然后又过了两个月,这个朋友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会php的朋友给介绍一下,我说,我身边好像没有专业的还,我算是专业的啦,哈哈哈哈,然后就闲聊几句,才知道,他之前做的那个项目搁浅了,现在正在做企业级,不做互联网了。我也是一阵唏嘘啊,也是不容易啊,这个小伙跟我一年工作的,刚刚结婚,老婆是大学同学很通情达理,没要房子,没要车,小伙创业不赚钱,老婆赚钱养家,其中苦涩,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第7点,并非群嘲,人和人确实是有区别的。。。要正确认识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也总是自勉,不要总是这山望比那山高的。but,一些基本素养,要么有天赋,要么靠后天时间积累训练,盲目上战场,你就等着成烈士吧。一点都不危言耸听。
后记:创业过程中也有几个团队找我和我合伙人入伙,我们也是犹豫,最终依然没有放弃我们自己在做的事情。状况多种,形形色色,慢慢习惯了这种节奏,还有点吃了炫迈的感觉,根本停不下来。昨天晚上天津爆炸的时候我正在做内容&整理数据,我应该算是网上第一批知道这个消息吧,国难当头,我们没有去营销我们的app和自媒体,权当休息了吧。所以在此,写了这些,与想认真做一些事情的朋友共勉吧。
2015年08月14日 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