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系统

我的系统

作者: 人几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10:33 被阅读16次

    我的系统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我的写作,服务于我的观点输出。

    我理想中的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

    - 思维模型的收集

        - 写作既然是输出观点,那么一定是就事论事。见有一件事摆在我的面前,那么我应该从哪些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呢?只凭我现在脑子去盲目的想,缺乏条理,而且很容易漏项,而且还很有可能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角度,这时候我就要借助思维模型的帮助来帮助我看待这个事情。

        - 也就是说我看到一件事情,当我想发表评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去看我的思维模型。

        - 我认为思维模型的收集应该有几个要点

            - 这个模型的出处是什么?

            - 这个模型最早是被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 这个模型现在在哪些具体的场景中被应用过?

            -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模型到底是什么?

    - 写作技巧的收集

        - 既然是写文章,就肯定要遵循某种规范,天马行空的写作,往往写出来的都是烂文章,很有可能说道理也说不清楚,事实也表达不清楚,引用的事迹也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应用到写作的技巧。文章结构的设计,文笔的应用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有没有对比?有没有主要和次要?到底是采用了并列的说理顺序还是递进的数据顺序?我要从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 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写作方法的支撑,而我目前可以应用到的主要有三点,第一个是007的写作七课,一个是spenser的写作教程,一个是李笑来的写作方法论这些课我基本上都看过了,但是要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告诉我我的文章在一开始建构的时候要采用哪方面的内容,在写作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做最后检查和重新编辑的时候要考虑什么?他这些东西我应该把它分门别类的,按照检验标准准备好。

    - 故事的收集

        - 通篇大论的说里的文章没有人喜欢看,就像我根本不喜欢看王东岳的文章一样,这样枯燥的文章必须得是有见识、有能力、有思想的、想认真学习的人,才可能看得下去的东西,但是现在的读者,我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只用文章而不用故事,用故事可以让你的道理更加的生动,虽然限制了道理的应用场景,但是你能给一个就比不给好。

        - 带一个好的故事,你想应用起来,并不是说你把它放到你的文件夹中,你想要的时候就能用起来的,你必须给这个故事添加标签,添加很多的标签,在你不断的重复的利用这个故事,解读这个故事,重新解构这个故事的时候,给这个故事加上不同的标签,能让你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都应用到这个故事。一定要给故事加上标签。

    - 概念收集

        - 概念实际上是属于标签的一种,如果有了已经成型的概念来定义一个故事,会让我们在分类这个故事的时候,更加的清楚

        - 但是概念属于十分生涩的一个品种,读者不喜欢在你的文章中看到很多陌生的概念,当他看到这些概念的时候,你还必须给它加上一个概念的解释,这样你的文章的可读性就会下降了好多,所以这个概念的应用场景根本不是在你的文章中,而是在你日常故事收集中,这个概念只是为了分类这些故事的

        - 有了概念你也好抽象,你所看到的事情你要就事论事的,第一个事也因为这个概念才能抽象出来,才能够对应到你所想要应用的其他故事中,所以概念其实是关联词,是关联到你收集的故事和你现在看到的故事的一个桥梁。

    - 金句收集

        - 收集金句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这个金句,而是看看这个金句的产生过程,从而让自己也具备生产金句的能力

        - 如果本着这个目的出发的话,那么一个金句就不能简单的摘抄收集到笔记本中,而应该看看这个金句的产生过程,这个金句的产生场景到底是什么?

        - 用别人说的话来论证自己的道理,是一种非常low的做法,因为说的话本身就是片面的,用片面来证明的一个东西,也一定是片面的。

        - 所以在收集一个金句的时候,一定要为这个金句做一个故事的简历,这个金句到底是怎么来的?那到底是因为什么?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个过程,才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样的一个金句,这样一个金句,要么是提纲挈领的,要么是具备高度总结性的,那么这样一个金句要么是后边要么是前边,一定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或者论证的过程才可以

    - 论证过程

        - 其实这个论证过程也应该收集到写作技巧中,但是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我把它单独拿出来

        - 一个道理的论证过程肯定是丝丝相扣,逻辑紧密的,但是这个逻辑是怎样串起来的?不同的作者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如果能收集到这些作者的方法,尤其是隐含在文章中的那条隐藏的线,我才能够应用到这条线,应用到他们巧妙的论证方法

        - 这抽丝剥茧的一步步,就是一个侦探的办案方法,也是一个作家的写作方法,掌握这样的方法,你的逻辑的严密性才能够得到保证

    - 脑洞收集

        - 所谓的脑洞其实也就是把平常我们非常熟悉的毫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但是这种关联又显得非常有道理,要么可笑要么可爱

        - 这种关联其实是有着内在一致性的,如果经常看到这种关联,我们就会知道好的抽象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把这个事物的哪一面抽象出来,跟另外一个事物的哪一面结合起来,这种抽象和关联的能力也是我重点需要关注的

        - 脑洞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类比

        - 好的类比一定能体现我刚才说的那两个方面的特征,一个好的类比让你会心一笑的时候也能够恍然大悟

    - 分析收集过程

        - 要收集的内容在上面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但是想要真真正正的完成这些收集,不是说完就能做到的

        - 我需要锻炼一个能力,把一个经典的好文章,或者我看到了一个好文章,在我的系统中进行分拆,这个分拆的过程,我要一步一步的记录下来,争取可以用录屏软件记录下来,这样我才能知道一个分拆的过程,到底需要经历什么?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系统的初步想法和设计,有了想法和设计,在这个星期里我就要开始建立这个系统了,其实这个星期我能够做到的事就是,如果我每天能够分拆一篇文章,把这些文章按照我刚才说的那些类别能够装进去的话,那么我这个系统才具备了初步运转的第一步——收集功能。

    那么,本周的工作重点就是,完善我的分拆文章的能力。

    第一篇文章,我马上想到的就是彭小六的那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分拆,既能够锻炼我的分拆能力,又能够把它其中的道理应用到本来我的分拆的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d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