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看见你的爱,我们须温和而坚定地站在学生面前。从互相尊重开始,能够理解并做到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不用自己的感受随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动机。心中有佛,所见皆佛。“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真心爱护学生的成年人。”信任每一个孩子,尊重天性,保护个性,平等对待每个人,示范并教导孩子。雷夫说过:“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让学生保持对老师的敬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该是同步的朋友”。不管你是在前方指引,还是在路边陪伴,或者在后面推动,我们都应该秉持善意,我们必须拥有“忽略”的智慧,“忽略一些看起来不很完善的细节”,忽略是教育机智,非放任不管,规则不用商量,准则必须执行。在教育现场,有质感的声音,有内涵,重仪态的气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语言更有力量,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揣摩孩子的心意”“随顺孩子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各司其职,清楚工作权限的边界,始终注意言辞有度、行为有度和交流有度。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的是温情,是理解,是宽容,是爱。我们也需要重新定义课堂,课堂应该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教师“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知识的地方。让孩子的心灵保有童真与纯净,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不经意间的话语、行为,与课堂教学相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那可能才是学生终身难忘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看得见你的爱,我们必须秉持专业的教育素养,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不能简单的把“爱”理解为学生喜不喜欢。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不是阅兵场上的将士,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更不是工场的标准件。“教室真是最美妙的地方——孩子、书籍、生命,互相交融,互相辉映。”尊重孩子的需求,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自己的童心,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达到学生愿意为之改善行为的程度,学生觉得你跟他是“一伙的”,让学生真正的信服,教育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如此看来,体罚学生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的了,我们不要轻易的生气,行为举止优雅一点,对学生,尽量不辜负,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成长的更加美好,让孩子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多一份小小的幸福。
为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们不妨时常妥协,始终坚持。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的恩赐,每个孩子的人格都高贵且平等。我们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让他们心怀好意,口说好话,身行好事,努力学习终生受用的技能。我们每个教师,真的更应该等待每一个儿童抵达自己的彼岸。我们的教育必须直面差异,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培育,这就叫‘因材施教’。”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交流、合作的培养,面对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时,要多对自己说“一定有原因在其中”并努力去探究真相,从而真正解决问题。这样让孩子们精神舒朗,不去刻意追求“最好”,教师需要坚持“一厘米主权”,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
为了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们应着力打造一间安静的教室。教室里,老师和学生都“轻声的说话”,老师省略一些无谓的提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沈丽新老师却十分注重,“班级是孩子的栖身之地,是他们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的、幸福的领地,不需要各种繁琐的限制性“管理”,做到“莫让学生受到欺凌”“莫让叙述害怕犯错”。如果孩子们成天胆战心惊,随时有受恐吓、受欺负的感觉,其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阅读是让教室安静的有效方法之一,好习惯在于引导,阅读习惯更是如此。沈丽新老师每天早上在黑板上书写“安静阅读哦!”,且以身作则,面向儿童安静的阅读,坚持两个月,一路鼓励,让学生明确: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样,不是强迫。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一定可以共同幸福的成长。为孩子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快乐的人。
赫尔巴特告诫我们:“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克鲁斯卡娅说过:“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不是播撒爱的种子的天使。沈丽新老师在《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的封面有言:“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知晓:很多孩子出现纪律问题,背后都别有隐情。教师有多头疼的问题,或许孩子就有多缺少爱与陪伴。”
为孩子撑起爱的天空,让爱伴随师生共同成长,沈丽新老师做到了,因此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珍贵的记忆。她的教育思想逐渐深邃,一如海边高阔的天空,她告诉我们:爱学生,可以这样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