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赏析
古人学习是非常努力的。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诸多勤奋好学的故事。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做使重要的知识在脑子里留存的概率会更大,到时候熟能生巧,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此刻的心境一片朗然,内心充满兴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获悉有一位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知己远道而来时,有一种翘首期盼,望眼欲穿的神情油然而生。彼此相处可以畅所欲言,交流沟通感兴趣的话题,在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沉浸在探求智慧的心流之中,心里有一种平时少有的乐趣。
古时候那些学行兼备的有德之人。有时会遇到一些缺乏修养的人吹毛求疵的诋毁;但是对明明德、利众、性向善的正人君子而言,那些小肚鸡肠者以有色眼镜观察事物表象,亦属正常。
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观察和认知事物的角度与高度存在差异,所以仁者具有海纳百川的心量去接纳包容一切的无常。海面上偶尔泛起一些浪花,但最终仍然消失在大海里。处变不惊是君子之所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