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012:此时的战国

资治通鉴012:此时的战国

作者: 杀菠萝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23:05 被阅读0次

    在纵横家们转战四方的时候,整个战国形势其实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那时的国君是周赧王,而周赧王在《资治通鉴》也是独特的存在,他整整跨越了周纪三四五三篇。我们此时描述的形势是周赧王上,公元前311年。

    、公元前311年地图 水印真JB多

    呃……感觉不出对比图,看不出来太大变化。就出一张百年前的地图吧。

    更乱更多的JB水印

    南方唯楚

    此时的南方虽然名义上还有楚国和越国两国,但是公元前334年,也就是徐州相王那年,越王无疆兴兵伐齐。那年伐齐本来是诸侯国对齐称王的义举,但是昏庸的越王无疆忘了这一点,更何况自己是最早称王的那批人,于是在齐国蛊惑下,越国开始进攻楚国,结果楚国莫名其妙的就团灭了越国,并且拿下了当年吴国的土地。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拿下的吴国。越国虽然没有吞灭,但是也被整体打散,整个国家被公族们瓜分成了一个接一个的小国,称王也有,称君也有,不过统统臣服于楚国。

    至于巴蜀两国则更加搞笑,两国内战,向秦国求援。秦王用驱虎吞狼之计,直接吞并了蜀国,蜀王被降级为侯。要知道巴蜀两地向来天险难开,所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当年兴兵讨伐纣王时,古蜀国的军队就是其中极为强悍的一支。因此周王室依然尊蜀国为王国,春秋时蜀王还给自己的弟弟建了一个苴国。只是苴国后来和邻居巴国搞到了一起,并且中了张仪的石牛计。

    所谓石牛计就是弄了五头石牛,说它们会屎金。苴国就开始修路,用了五丁开山,最后打通道路,打通那年蜀国和苴国同时灭国,第二年巴国跟着灭国。巴蜀之地向来物产丰厚,秦国也因此一跃成为老大,前文我们也说到了。

    西北唯秦

    西北以北有一个国家叫做义渠,也就是羌戎的一个部落,这个部落最早接触到中原农耕文化,并且在西周王室怀柔之时得到了最好的给养,因此进入东周后立刻独立建国建都,成为了单独的义渠国。义渠国和秦国翻翻滚滚大战了四百多年,因此秦国也不被中原待见。

    但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再加上张仪的连横之策奏效,义渠国全国归顺,变成了秦国的一个县。不过好景不长,在合纵五国联手伐秦开始后,义渠国立刻宣布独立,并且大批量收复失地,给秦国带来了极大麻烦。但是义渠国也没想到的是,东方五国这么不抗打,战争的重心很快迁移回来,在周赧王继位那年,秦国又夺回了义渠二十五个城池。

    此时的秦国不仅扫清了隐患,还大肆攻占了魏国的土地。三家分晋之时,加上纷乱频仍,魏国的土地显得十分零散,不过现在利索多了,因为三晋的很多土地都被秦楚齐瓜分掉了。秦国不仅牢牢控制了魏国,还击溃韩国,让韩国太子来当人质。

    东方尊齐

    在东方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小国,但是这些小国也不是很理想。齐国蚕食了很多土地之后,还曾经灭亡了一次燕国。

    那还要追溯到苏秦的弟弟苏代,苏代和燕国的宰相子之结亲,之后不停的联手作秀,把燕国的军政大权都转移到了子之的手上,甚至在末年还做出了效仿尧舜的行为,把国位禅让给了子之,并且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吏禄在三百石以上的官职,也全都让子之来任用。这时燕国上下乌烟瘴气,百姓哗然而不知,百官瞠目而不敢动,燕王哙还没死,子之就直接大摇大摆的称王了。

    三年之后,燕国太子平开始谋划夺回属于自己的君位,他先找到了将军市被,齐王一看有利可图,立刻向太子平表示了自己支持的心愿。但是这个将军选的实在太差,不仅没能拿下子之,甚至还倒戈相向。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燕国民众死亡数万,人人自危。此时齐宣王下令,出兵攻占燕国,燕国境内全不设防,军队也不作战,仅仅五个月燕国全境覆灭,齐王杀了子之,紧接着杀了燕王哙。

    随后齐王问政孟子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孟子建议齐王立君撤军,齐王不干,没过多久,燕国就反叛复国了。

    当然了,鲁宋卫这些小地方,齐国还是不会放过的。

    三晋其他

    此时假如论资排辈,秦楚齐显然是第一梯队,但是三晋和燕也绝对称得上第二梯队。晋国假如存在,此时可能已经成为一方巨头了,分为三个国家,依然还算可以。但是魏国由于贴近暴秦,加上秦惠王励精图治,魏国的国土损失十分严重,本国底蕴也荡然无存。唯一值得说道的事,就是在魏文王在位时吞并了中山国,可中山国蛰伏三十年,又在赵国的境内全新建国了,魏国虽然不失地,但也显示了自己的颓势。

    韩国一向靠士卒悍勇,但是在国力面前,悍勇显然不能成为考量的绝对因素。在魏国臣服之后,韩国不得不面对秦国的极大压力,因此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国土损失。并且在行动策略上,韩国越来越选择和魏国靠拢,包括称王和一起攻打楚国。同时,韩国腹地还留着周王室自己的封地,因此也被诸侯所觊觎。加上韩国一向没有靠谱的国君,因此也吸纳不到贤德之士,一直被动并将长久被动下去。

    赵国此时虽然也受到了打击,但是赵国始终在三晋之中最为稳固,即便张仪也承认赵国是六国之中抵御秦国的第一坚盾。这和赵国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赵国西靠强秦,东接齐燕,北接胡狄,南方是不靠谱的韩魏,还有庞大的楚国。四面对敌,四面危机,因此在逆境之中赵国反而历练出来不同韩魏的坚强个性,也因此在中原站住了脚跟。但是赵国依然不稳定,因为国内出现了莫名其妙的中山国。

    中山国的复辟,选择了赵国的土地,不仅如此,他们还建筑了长城来抵御赵国。而燕国上文提到了,国破之后实力大跌。另外在中土,还有几个坚定的国家,但是他们的路数也大抵相当,那就是臣服。其中的代表者就是卫国。

    卫国一向人才辈出,吴起、商鞅等人都是来自卫国,但是卫国国君始终得不到这些人。距离他得到人才最近的一次还要追溯到子思献苟变。苟变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但是卫国国君却说,这个苟变我知道的,当官的时候吃了人家俩鸡蛋没给钱,不可用!这种迂腐又自作聪明的主张让子思哭笑不得,那以后卫国逐渐衰弱,其余人都忙着称王称霸,卫国却不断削弱自己,公元前346年,卫国从公自贬为侯,附属三晋;随后在公元前320年,也就是周慎靓王继位后,继续自贬为君,已经不再有往日光彩了。虽然期间也出现了卫君索人等事,但已经无足轻重。

    至于周王室,此时早已颜面无存,在徐州相王之后,齐国虽然接受了一定的打击,但是诸侯国实际上看到了称王的甜头。因此在魏国犀首的牵头之下,韩赵魏加上中山和燕,五国相王,也就是五个国家结盟称王,此时周王室已经没人顾忌。而随后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纷纷开始称王,甚至出现了齐国觉得中山国太小不应该称王,于是派兵攻打的剧情。

    当然,五国相王之后,还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君王之实,因此让国内称君不称王。

    那个人就是赵武灵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012:此时的战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ae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