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 ,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听说泉州文庙晚上有南音演出,我就慕名去了。到的时候有点晚,舞台上已经在演,演出的折子戏是《卖饼》和《冷温亭》。
泉州听南音故事取材于二十四孝故事里的弃官寻母,讲的是宋代的孝子朱寿昌的孝行。史料记载如下:”宋代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宋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已年七十余矣。”
对于北方人来说,闽南话已经不好懂,加上唱,更是困难。不过借助字幕和表演,理解剧情没问题。狭窄的茶室,地道的地方戏曲,异乡风情浓郁,很难忘。
后来去泉州博物馆,近距离看到南音的专用乐器,主要有洞箫、琵琶、三弦、二弦、拍板。
泉州听南音细说的话,渊源很深。
比如南音所用的洞箫又称"尺八",十目九节,其长0.6米,延用唐箫规制,声韵浑厚深沉。前几年日本"尺八"演奏团来泉州访问,就是自称要来"尺八的故乡"寻根觅源的。
演奏南曲的琵琶(南琶),弹奏时采用横抱姿势,与竖抱的北琶迥然而异,却和泉州开元寺内的飞天乐伎及敦煌壁画上的飞天造型十分相似。
南音的二弦与魏晋"奚琴"相似,拍板与唐以前的"节"相同。而用闽南话演唱南曲,其中就有许多中原古语的词汇和音韵完好地保存至今。
南音演出,是在文庙的茶室。听戏喝茶要给茶钱,不喝茶听戏不要钱。演戏的演员是几位小年轻,如此热爱弘扬家乡的文化遗产,让我钦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