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技巧篇:实使之虚,虚使之实

技巧篇:实使之虚,虚使之实

作者: 白荆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8-02 15:37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听到写作技巧里面有“实使之虚,虚使之实”的说法,简直是在幽暗的房间中转悠良久,无意中哗啦推开一扇窗,眼前一亮,所见就是另一片天地,风景观之不尽,顿觉学了多少年的中文算是白学了。

虚使之实好理解,就是把虚的东西,变为有具象的、可感知、可触摸的,甚至有温度有味觉的东西。也就是把虚的东西画面化、情节化。从人的认知习惯来说,抽象思维虽然高级,毕竟只是近几千年发展起来的,不是我们人类老祖宗花了几百万年熟悉应用、已经牢牢长在我们脑子里的具象思维。对我们来说,画面化和情节化是如此地熟悉亲切,它们是我们孩童时每晚必抱着睡觉的洋娃娃,如此粗糙如此破旧,但我们就是偏执地不讲理由地搂着才安心。

实使之虚就有点不是那么好理解了。我想其目的是要从具象中作一点抽离,不说眼前事,而是从更高的维度做一番审视,虽然最后也仍然落回到具象中,但经由这抽离,获得更悠长的韵味。概因具象虽好,却容易无味。得里面加一点情绪,加一点思辩,加一点哲理……因此,实使之虚,是更加高级的技巧,是诗的技巧。

虚使之实,实使之虚,不但是一个“术”的问题,也是一个“道”层面的问题。我想所有艺术本质,不过就是这么一个虚实转换的过程。进一步说,我们的人生,也不过是从这实得让人绝望的一地鸡毛中抓出一点虚无飘渺的意义。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实使之虚的过程呢?

相关文章

  • 技巧篇:实使之虚,虚使之实

    第一次听到写作技巧里面有“实使之虚,虚使之实”的说法,简直是在幽暗的房间中转悠良久,无意中哗啦推开一扇窗,眼前一亮...

  • 虚实篇--想要得到,必先失去

    1、以己之实,攻彼之虚。 2、对方有实有虚,自己也要有实有虚。 3、发展自己的实,就会牺牲自己的虚,得到需要付出代...

  • 虚与实

    实而虚之,虚而实之,实而实之,虚而虚之,先虚后实,先实后虚,外虚内实,外实内虚,虚虚实实,虚实相乱等,都是虚实...

  • 《道德经》第三章略要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

  • 道德经(第三章)

    [周]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

  • 道德经 第三章 读书笔记

    正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道德经》瞻阅有感 如何开化引导民众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

  • 道德经(八)> 是以圣人之治也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①,实其腹,弱其志②,强其骨③,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注释】 ①虚其心:虚:空虚;心:思想...

  •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

  • 【道德经】第三章:治理之殇

    1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技巧篇:实使之虚,虚使之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bl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