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聚餐,听到亲戚家的两个小女孩在那里边写作业边吐槽作业。
A:你的作业就这一袋呀?我的作业可是有一书包呢!
B:我除了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我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整套试卷。
A:我妈妈也买了好多资料,都是要读要背要记要写的,我们的命真的是太苦了。
B:是呀,我们的命真苦呀!上学的时候还有各种补习班上,放假了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写,都没什么时间玩。
这时候,孩子的姑姑走过来听到了对话,就说:“你们现在是最幸福的了,什么都不要你们干,我们以前要做多少苦力活,你们就只是负责学习,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后来,其中一个小女孩的爸爸看到她们在写作业,也过来看了一下,就说:“你看她的字比你写得好多了,也不知道你怎么写得这么丑。”
小女孩听后,就是一顿辩护,说自己练硬笔没多久时间,而现在练的是毛笔,别人可是从一年级开始练的,我怎么可能比得过她呢?
孩子爸爸说:“反正你就是写得不好。”
这时,小女孩的姑姑转过头跟我说:“她在办公室里一听到同事说自己的孩子在学什么,学得多好,多么优秀时,自己就非常焦虑,就想给自己四岁的儿子报各种班,不想让他输在起跑线。”
后来又说,她住的小区一开学因为学习的事,就有好几个初中生跳楼。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否要给那么大的压力给孩子。
听完这些对话,不禁想到了教育学博士米歇尔·博芭的这本《茁壮成长》。
书中讲到为什么这一代人感到如此不快乐、不知所措、压力大和倍感孤独。原因就是我们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努力争取得到更多,比如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考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高的荣誉,他们就会很快乐。
可实际问题是他们并不快乐,主要原因是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了奋斗者,表面上看他们拥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却忘记给予他们成功最需要的东西:做人的精神和道德品质。所以他们没有茁壮成长,他们发育不良,感到焦虑、低落、不快乐。
他们非常善于追求成功,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同时他们也充满了焦虑,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是奋斗者,无论他们做什么,无论他们多努力,他们都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在面临挑战时,他们容易放弃,因为他们缺乏内在的储备和准备,而这些储备和准备正是帮助他们迎接挑战的内在力量源泉。
作者调查了一些11岁至13岁的孩子,了解到他们压力大、精疲力竭、孤独、爱攀比、害怕失败、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缺少如何做人的部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错误,如何应对压力,等等。因为像这些可以塑造性格的,可以让其成为真正的人,家长们却忽视了,只是把他们当作产品来培养。所以他们尽管努力了又成功了,仍然很难感受到有多快乐,还总会觉得自己不够好。
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现状后,作者希望可以通过《茁壮成长》来告诉父母和教育者,如何才能填补缺失的性格碎片,培养出性格坚强、适应力强、内心强大、思想和意志坚定的孩子。
作者通过10年时间,梳理了关于优化儿童成长能力的特质方面的研究,并确立了7种性格优势:自信、有同理心、有自制力、正直、保持好奇心、有毅力和乐观。习得这些性格优势就可以减少焦虑,增强适应力,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应对逆境,解决问题,恢复活力,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而这一切都是他们过上有意义的、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
看到这里,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育儿方式呢?如果你想养育有生命力的孩子,这本《茁壮成长》就一定不要错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