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朋友圈就被《另一个拉姆》这篇文章刷屏了。
作者是马金瑜,全文是对自己长期遭受家暴者的自述。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在这之前,金瑜和他丈夫的感情一直被当做“童话”在宣传。
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她会以一名家暴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
(马金瑜和丈夫扎西)
文章发出后,许多网友表达了震惊和心痛,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甚至有很多网友对她的遭遇表示“愚昧”“活该”,认为她“书白读了”。
如果说马金瑜因为不是一个“完美受害者”而被抨击,那么下面这个“完美受害者”付出的则是生命的代价。
1月初,湖北36岁女子被杀,杀死她的是她的丈夫。
杀人的原因,只是因为常年遭受丈夫家暴,所以女子要离婚。
但因为周围人,亲戚朋友都不让离婚,女子无奈以家暴和不支付抚养费为由起诉离婚。
这场离婚战役,从去年2月份一直熬到7月开庭,最终法院没有判离,进行了调解。
没想到婚还没离成,女子却已阴阳两隔了。
从马金瑜到被砍死的湖北女子,毁灭她们的难道仅仅是家暴吗?
女性独立战斗已经结束了上百年了,但女性真的获得了尊重和公平吗?
凯特.肖邦的《觉醒》或许将告诉我们答案。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10篇短篇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为了打破传统女性桎梏,与当时社会道德斗争的故事。
由于其中对女性自我觉醒的认识太过超前,一发表轰动了全国,被列为禁书,直到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才重获重视。
就其创作艺术来看,《觉醒》绝对是一部经典之作。
01艰难的婚姻之旅
与其她宣扬女性独立和自由的书籍套路不同,这本《觉醒》并没有多华丽的词语,反转的情节。
它以家常口吻娓娓道来,却让我们看完心绪万千......
塞莱廷斯夫人是一位勤劳肯干的女性,可惜她有个好吃懒做,总是不愿意回家的老公。
她总是向律师倾吐烦恼,她的烦恼无人不知。
深谋远虑的律师听多了,就劝她早日离婚为妙。
看着被粗重活儿磨破的手指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跟丈夫分开。
然而人言可畏,在男权至上的年代,离婚的阻力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舆论。
妈妈劝她不要离,因为:“离婚的女人丢人现眼”;
神父也劝她不要离,因为:“离婚的女人会带坏别人的”;
主教虽然很同情她的遭遇,最后却仍然劝她:“我们天主教徒,就该逆来顺受,即使婚姻遇到问题也应该坚持到底”。
不过已经八头牛都拉不回的塞莱廷斯,心意已决,她发誓:就算教皇来相劝,她也绝不会动摇!
正当律师信心满满,塞莱斯廷夫人一定会离婚成功的时候,她却告诉律师,她不打算离婚了。
并且红着脸说,她的丈夫已经保证改正错误了。
塞莱斯廷夫人终究没有离婚,她想要重获自由的路再次被掐断了。
掐断路的有外界,也有她自身的妥协。
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控自己,就会被别人掌控,终其一生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而已。
相比于塞莱斯廷夫人,埃德娜则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敢于离经叛道地追求自己心中所想。
虽然《觉醒》描写了一段有违道德的婚外情。
但读完后,你却会发现作者凯特并没有站在埃德娜的对立面去批判她。
相反,作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埃德娜与当时社会其他女性的与众不同上。
这让离经叛道的埃德娜,显得惹人怜爱,而不显得有错。
她不忠于婚姻,厌恶上流社会每天虚伪的生活,她只想要一段纯粹的爱情。
她为追求真爱逆流而上,未因舆论压力而退缩;她不依附于丈夫和家庭,做出独立思考和判断。
尽管最终以悲剧收场,却反衬出只有埃德娜鲜活的生命力和对爱情纯粹的追求。
尽管,我们不认可抛夫弃子的行为,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敢和无畏。
然而这畸形的恋爱没能持续多久,罗伯特却在岛上宣布自己要前往墨西哥生活。
这段婚外情虽然无疾而终,但埃德娜再也回不到原来那个乏味又沉闷的家庭了。
痛苦万分的埃德娜,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反抗,用死来挣脱婚姻的桎梏。
一开始,我们会认为埃德娜是个品行不端的“失足女人”。
当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发现埃德娜其实只是一个敢于追求爱与自由的“叛女”形象。
这个“叛女”以一己之力对抗冷漠的社会专制制度,
从始至终,她都忠于自己的选择,到死都掌握着自己命运的自主权。
她身上带有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就如同托尔斯泰笔中的安娜一样。
在那个女性被种种枷锁束缚的时代,她们的出现具有反传统的划时代意义。
《觉醒》一出版便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全美的书评人和读者,百年之后才被人们挖掘,并列为经典之作。
02 从婚姻中觉醒,她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虽然《觉醒》只是一本小说集,但10篇故事都是以女性意识的“觉醒”为主线。
尽管出版受到冷遇数十年,但肖邦作为一个最早提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者,她的声誉与地位已经确立无疑了。
除了被毁坏的或无法找到的1部长篇《年轻的戈斯医生和西奥》和6部短篇外,凯特·肖邦一生写了2部长篇小说《过错》和《觉醒》,100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其它散文、诗歌等。
凯特·肖邦成长在一个有黑奴的白人家庭,父亲是爱尔兰裔,母亲是法裔。
由于父亲早逝,凯特由母系家族抚养,她在女性的力量中长大,也在双语环境中长大。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南北战争、种族歧视,男权主义之中,所有这些经历恰恰为肖邦日后的作品丰富了素材。
当她真正开始写作时,文学上对她影响最大的,则是法国批判现实小说家莫泊桑。
早期凯特·肖邦的小说是轻快,愉悦的,正如《德西蕾的孩子》、《一小时的故事》所体现的小说美学。
她的小说的最大特点,都是用流畅的叙事,快速地转换,最后都揭示了一个生活的秘密。
这也正是凯特·肖邦的文学理想:揭下伦理、传统的面纱,揭示出生活的微妙、丰富的真相。
在她的短篇小说《暴风雨》中,凯特·肖邦讲到了婚姻中女性的情欲,这场暴风雨中的出轨本身就越矩了,更有甚者,它非但没有影响婚姻,反而使之更稳定。
这篇大胆、自信、又戏谑的小说,在凯特生前从未投出,此后,凯特·肖邦开始走上了“离经叛道”的路上。
1899 年,凯特的长篇小说《觉醒》问世,小说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女性主义的赞扬,踩中了当时社会关于女性的禁区。
毫无意外,小说一出版,随即迎来了大量恶评,甚至连她周围的朋友都对她退避三舍。
由于触及了当时社会的两大禁区,小说不仅被禁止出版,连各大图书管理员们都拒绝收录它。
直到1969 年,凯特·肖邦才被重新发现,她也被称为开创了美国文学的新局面,《觉醒》被收入企鹅经典。
凯特·肖邦在当时的世界,用敏锐的直觉、深入地思考,洞察了女性生活的奥秘。
她用文字去戳穿伪装,表现真相。
这种独创性,是女性主义重要的生命力和思想根源,不是一个空洞的教条,而是一种关于生活、关于人的哲学。
与其说,《觉醒》中埃德娜不惧世俗,是为了大胆追求“情欲”的享受,不如说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奋力反抗。
时隔百年,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女性的身份,突破阶层的固化?
我以为:
女性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女性;先深爱自己,才能被人深爱!
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