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数学,每一本书数学书的编排主题都是四大块:一是数与代数;二是空间与几何;三是概率与统计;四是综合实践。所以教学之处,一定先把这四个大的概念告诉给孩子们,然后让他们来分一分每个单元具体属于哪一个板块。这样从整体观上来说,就会让孩子觉得学的内容还是蛮少的,就四个大点。然后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每个单元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这样从大到小,再由小到大,他们会觉得知识是有拓展性和连贯性的。
那么针对每个板块,又会教授孩子们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更多让孩子们会读题,会运用模型,会思考,会讲述,甚至还要会出题(这个目前还在尝试中)。那么他就会对知识的前因后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数学的思想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要做到一题一思想,一方法,还需要孩子们灵活地运用才是。并且最近在尝试我给孩子们出题挖坑的情况,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抽取到高中的数学模型,明白欠缺什么,就可以尝试去补充了。所以一个题干,可以让孩子们思考多种可能。有点像头脑风暴的意味,同时还要对生活常识有个概念,比如:车速多少呀?大米多少钱一斤呀?衣服得有多少元一件?家里的电费,水费,气费多少钱呀?等等,更多让数学融入生活,生活因数学而精彩!
我们很习惯把各种数学数据摆在孩子们面前,真的需要转换一下思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获得数学信息。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我相信:在做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才愿意动脑筋去解决。这样的发现,我觉得才更加有价值。自然,学科的融合,各界的支持与配合也是要给力才行的。大范围做不了,可以先从教室做起,教室里的学问,让他们在空间与几何这一块就好好动起来,一起来探索教室的数学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