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死亡教育几乎不存在。所以,对于我这样的尽管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人,对死亡依然是陌生的、不敢谈及的、知之甚少的话题,所仅有的一点认知只来源于亲人的离世。
从小就害怕死亡,甚至都认为这个字都是不吉利的,不去读不去看不去想。现在看来,生命学、死亡学似乎也应该是整个社会国民认知的一部分。
昨天生平第一次看到亲人从遗体变成白骨的过程,害怕、伤痛、悲观、无助,各种情绪纷繁复杂。一个躯体就那样在人世间变成了一堆白骨,他曾经的风光、故事、缺点……一切的一切都将随着这堆白骨而渐渐远去,在不同的人心中他离开的速度是不同的。对于乡亲来说,他是十天半月的谈资;对街坊邻居来说,他是几个月中绕不开的话题,对于我们晚辈来说,他是永远的过去。
公公是公务员。曾经是那十里八乡响当当的人物,脾气、工作、为人都是。他为百姓做了很多事,性情正直善良,宠爱孙女无度,但来到殡仪馆,他只是一个死人,一个即将被火化的遗体,一个不起眼、生命不再有故事的壳。所谓的曾经,在生命终止的一刻都成为了过往,曾经的友谊、曾经的敌人以及因各种原因产生不愉快的人,哪里还在?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一堆白骨,道尽了多少磨难;一堆白骨,埋葬了多少过往;一堆白骨,终结了多少恩怨,一堆白骨,清醒了多少灵魂。头脑中总是忆起公公的样子,从第一次见面时到最后一天相见时。往事幕幕再现。
人们不敢谈及死亡是为什么呢?不知道,但因为不谈,年轻人并不知道生命的珍贵,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并不懂得好好珍惜当下的日子,尤其是健康。挥霍者有之、轻视者有之,放弃者有之。对待生命缺少了一种呵护,一种体贴,一种珍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