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中庸

再读中庸

作者: 自由潜水的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9-18 11:49 被阅读0次

    前日,与朋友闲聊,谈及“中庸”之道。一时兴起,时隔多年,再读《中庸》,感慨万千,拙文记之。

    中国人无人不知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恒常不变。淡了加点盐,咸了兑点水,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妇孺皆知的道理。然,如此理解经典,虽无大错,未免太过肤浅。

    《中庸》开篇,提纲挈领的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中,关于道的争论很多。个人很推崇老子的道论。“道可道,非常道”,说的是“道”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的东西,与我们日常形而下的生活无关。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哲学需要自身专有的符号系统”,佛家也有著名的“释尊拈花,迦叶一笑”的典故。因此,人性与物性,人道与天道的更替、轮回才是道。道讳莫如深,普通百姓大可不必深究其中,只需时刻提醒自己以“道”述“理”,方为道理。

    中庸,其次是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中和殿位居其中。在祭祀天地大典的时候,皇帝需要在中和殿去准备,尤其是心态上做准备,哭也好,笑也罢,都必须有节制。作为君子,既不能呼天抢地地哭,也不能满地打滚地笑。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人并不是理性的动物,大脑的理智中心叫做前额叶,情绪中心叫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指向前额叶的路径比较粗,且成熟早。因此,人人往往会被情绪控制所谓的理性。《思考快与慢》告诉我们,我们熟悉的框架效应、禀赋效应、锚定效应等等都是大脑在情绪的指引下,无意识的启动了非理性思考系统1。因此,“中和”是理性思考的必要前提。

    冥想、瑜伽都强调呼吸练习,其实也是在说明同一个道理,控制呼吸,关闭“眼耳鼻舌身”诸法门,观照内心,无受想行识,无色香声味触法。自然就能做到履中蹈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相关文章

  • 再读中庸

    前日,与朋友闲聊,谈及“中庸”之道。一时兴起,时隔多年,再读《中庸》,感慨万千,拙文记之。 中国人无人不知...

  • 再读《大学.中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

  • 读《中庸》分享:什么是君子之强

    以前读书不求甚解,对中庸并不理解,总认为中庸是个贬义词。如今再读,才明白中庸是中和的意思,是做人做事持中有度,是一...

  • 早餐周七十四

    (一) 《中庸》中说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再读这句话,感触颇深。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的...

  • 中庸之道与格物

    今天开始再读《中庸》。 第一章写《中庸》在历史上有三种著名注解: 1、出自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庸是用的意思,中的作...

  • 2022-12-27 再读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

  • 正心小论

    《大学》值得一读再读。每当有颓废感时,总喜欢拿出《大学》《中庸》《论语》以及《老子》《金刚经》或者《易经》中的一个...

  • 我再读《论语》1

    今天老公说要注册一个科技教育公司,让我帮忙起名字,我于是又拿起来经典再读。 《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

  • 读经感恩日记之六十三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晴 读经第九周了,明天《百家姓》结束,改为《德育启蒙》,《中庸》再读两周,每天扯着...

  • 《论语》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人,平人常人也。中庸之道,为中庸之人所易行。中庸之德,为中庸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qu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