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第11讲

《道德经》第11讲

作者: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式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06:5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一篇

    先前我们给大家聊了聊老子对于强大者啊,希望他们能够做到“大邦者下流”,甘于屈居下位,能够做到谦和卑下。老子希望治国者能如水一样,水居高往下流,大国如果能像大海那样谦和,甘居卑下的位置,那么国家就能太平,人民也能生活的和平安定。

    我们作为有智慧的人类,就应该学会从自我做起,对待周围的人呢,要保持一种谦恭、柔和的态度,能够做到甘居下位;对待我们周围的事物呀,也应该能够友善并且包容,使自己的行为可以合乎自然的“大道”,这样才能使得“两者各得其欲”。

    现在我们再来谈一谈,在管理者的用人之道上,我们可以从老子这里学到些什么新的道理呢。

    这回我们说的是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六十八章所说的:“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说啊,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反而不会去崇尚勇武;你要是善于打仗作战的话,其实反而是不会轻易的就被激怒的;而那些善于战胜敌人的人,更加不会与敌人进行正面的冲突。

    从管理他人的层面来说,我们要是想成为善于用人的人,对人就更应该表示谦下。才能成为老子口中的:“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这六十八章呢,就是在讲“不争之德”和“用人之力”。如果人们能遵循道的法则,就能做出最有效益,同时也是最完美的行事方式,那之后人们的所作所为也能被称之为“善”。

    “善为士者,不武”,这里的“不武”即不奉行黩武的政策。但是呢,为了协调“不武”这两个字,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即:对于保持永久的世界和平,不会去抱有幻想,甚至呀,连别国针对自己国家的战争阴谋也不会去做任何准备。换言之,也就是说善于做士的人是不轻易诉诸武力的。

    我给大伙举个例子,性情暴躁贪婪的暴君,在面对外敌来犯时,却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改变。古时候的那位宋康王之所以敢“射天鞭地”,那就是因为他们都非常崇尚武力。在他们的思想中,认为武力可以征服一切,他们对暴力的追求甚至几乎到了渴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说这宋康王在位时,地处齐、楚、赵、魏四个大国中间的小小宋国突然“暴走”,就是因为他“幻想”用武力称霸诸侯,你想想,这在当时也太不现实了,周边呀,可全是大国强国。但这宋康王还是取得了“东伐齐、南败楚、西败魏,灭滕国”的恐怖战绩。听起来像是好事,实际上可是件大坏事,他这么一做,宋国是国力繁盛了,却引得四方诸侯的忌恨,最终以齐国为首的几个大国联合起来将宋国给灭了。

    你再比如说,武乙在位时,商朝的国势呢,已经是江河日下了,周边的很多小国逐渐强大起来,他也跟宋康王一样,向采取武力的方式想将他们一一征服,武乙的晚年就基本上都是在南征北战中度过的,由此造成了很多无辜老百姓的伤亡。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知道,老子并不是不允许国家动武,而是反对人们在外敌面前只知道暴跳如雷。我们读了老子的论著会明白,这老子啊,一向是比较反对心智、谋略的,但相对来说,他更加反对武力、暴力以及一切强大有力的表现。这在很多地方都有体现。你比如说,老子就讲过: “不以兵强于天下”以及“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等等。

    但是呢,老子所言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老子所想的不争也并不是屈从。他本人自身就已经充满了智慧和谋略,还在军事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韬略。在老子看来,那时候的打仗呀,搞的什么兼并战争,根本就不是在讲什么策略,不过就是各国之间派兵经过一些极为短暂的打打撞撞,这胜负就都已经分出来了。

    那么我们再去进一步深入的想一想,中国历代真正直接带兵打仗的也很多是文人,如清代的左宗棠、曾国藩,明代的王阳明等。这就可见呀,战争很多层面上的思考不是具体的战争的战术,更多的是综合的因素。所以说,善为士者不武,反而不一定是用武力逞强的人。这样理解,战争思索的是战略层面,我们这一回一思考,又能发现,在老子得眼中,其实反而是文人,不武。

    我们再来看这“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所谓的“不争之德”指的呢,其实是捍卫和平、反对战争的道德和勇气;而这“用人之力”,则指的是把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

    老子认为,在战争之中,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态度冷静,才能制订出周密合理的计划;有了周密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终才能取得好结果。这些道理也同理于我们的学习工作,我们的日常生活上。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也需要保持理智理性,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在管理上以及人际交往上,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你比如说啊,公司里有一个员工犯了比较重大的错,导致公司有较大的经济损失。从管理制度的角度来说,这个员工需要赔偿扣罚,甚至开除。 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应该保持理性,要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去做最后的决定,而不是盲目开出员工。或许调查了解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员工一向来都是很忠诚公司的,这次犯错不是主观的,而是为了去帮助别人去救命,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去给这个员工一个改错的机会。

    那么再深入去思考一下呢,我们也可以站在员工的角度来想一想。 也许公司挽救了他呀,也是在挽救了一群人,可以让公司的另一些早就萌生跳槽心思的员工,打消离开的想法。(原文:不会离职)或许开除了他,也许其他员工担心以后犯同类错误,就暗自另有打算了。

    社会上有很多领导呢,事必躬亲显得忙忙碌碌,文件堆山好似门庭若市,马不停蹄然而效率低下。相比有些老板举重若轻气定神闲,在家没人找出门无人扰,书本不离手大脑常思考,放手信任手下,悠闲自得而运筹帷幄,事业蒸蒸日上,此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你再比如说,前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了关于大学生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活动,有很多人,看了一些关于抗议日本政府审议通过篡改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以及一些反对日本争当安理会理事国的文章。做为中国人,大家看了这些东西,情绪都很愤怒,对日本也是恨之入骨,甚至是想灭之而后快。

        然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许多人是否曾平静、理智地思考过?日货真的能做到完全抵制吗?我们的大街小巷,里里外外,老老少少,哪里没有日本电器,日本漫画这一类东西的影子?还有很多人一度置中国货放一边,专挑日货,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还是觉得日货的质量好,用的久!要是啊,中国货的质量都很好,还有人去买日货吗?

    更何况哲学上也说,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并不是盲目的,是有根据的。就是希望中国能在开放的环境下不断发展成长。按老子的说法,我们就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不该是一味的抵制日货,而是发展自身的实力,我们的祖国牛掰起来,还用得着买啥日货呢。

    你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常说什么网络喷子,网络杠精。这些人啊,就很喜欢去给别人挑刺儿,他们觉得,你这行为想法就是不对,跟我想的不一样,那我就要反对你。甭管什么理性不理性的,反正你说啥我都不同意,我就要和你争辩。他们就是把生活中的不满意不如意发泄在虚拟世界。爱和别人争论,这样的人啊,是不可能悟得什么人生大道理的。

    再回头来看,说起那些善于用人的人,都应该持有一种谦和卑下的态度,这样才能延揽人才。大伙都知道,通常善于用人的人,一般也都是拥有较高的地位,掌握着较大的权力。有人就奇怪,既然他们拥有用人的权力,为啥还得表现得谦和卑下呢?在老子看来啊,谦下,是取得人民支持的最佳方式。

    如果身为一名领导者,不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那他就得依靠众人的力量。又如何把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呢?这就需要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了。如果他采取极端严厉的态度来确立自己的威信和权威,那样不仅不能凝聚人心,反而还会危害自身。如果采取谦下柔和的态度,那样才会令众人信服,才能得人心。

    所以说啊,学习这一章,各位是不是也受益良多。放在平时呢,我们就需要常常去想一想,如果别人要来跟你争斗,你该怎么办?是跟他吵架,还是“罢了罢了,由他去“?在日常的工作之中呢,又该如何去用人?如果是作为部门的领导、企业的领导,那你该如何去鼓舞士气、振奋属下人士的精神?

    我们读《道德经》啊,就该有一种舒服的心态,将听到的学到的思想内容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总有人觉得,读《道德经》做什么,里面很多打仗战争的内容,我们现在又接触不到。不是说讲打仗,我们生活之中就用不上,老子在那个战争年代的思考啊,其实也有很多源自于生活,完全是可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11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wa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