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重温经典
安居士/海滨:悲壮·壮烈

安居士/海滨:悲壮·壮烈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0-10-05 12:16 被阅读0次
    安居士/海滨:悲壮·壮烈

    选自《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是国别体史书中非常经典的一篇记叙文。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其中,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重温经典,《荆轲刺秦王》有两个场面的描写非常成功:①易水诀别,描写了慷慨激昂的悲壮场面;②廷刺秦王,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这里,就悲壮与壮烈的场面描写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赏析:

    1.“易水诀别”的场面描写可谓慷慨悲壮。

    ⑴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中心人物(荆轲)和中心事件(刺秦王)。“易水诀别”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从侧面烘托悲壮的气氛;“荆轲和而歌”“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塑造出一位悲壮慷慨、大义凛然、蹈死不顾、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⑵借助环境描写和声音、情绪变化,渲染悲壮的气氛。风萧萧,易水寒,变徵之声,垂泪涕泣,营造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然而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

    ⑶点面结合,匠心独运。这种悲壮的场面描写,像一组电影镜头,记录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瞬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曲慷慨悲歌,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这一场面的描写,像高明的电影摄影师运用点面结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将全景镜头(“皆白衣冠送之”)、特定镜头(“既祖,取道”)、全景镜头(“士皆垂泪涕泣”)、特定镜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真可谓匠心独运。

    2.“廷刺秦王”的场面的描写可谓惊心动魄。

    ⑴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品读这些片断,使人身临其境,如在目前,如闻其声。

    ⑵运用间接描写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⑶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叙事。写人,要调动各种有效的描写手段,包括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对场景的描写,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刻画人物,包括正面(直接)与侧面(间接)、宏观与细节等,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与技巧、方法,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写记叙文的能力和水平。

    【启示】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之一。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读写实践活动中,从而掌握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方法。

    安居士/海滨:悲壮·壮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居士/海滨:悲壮·壮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ca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