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40%的跑步伤痛和膝盖有关,这是“跑步伤膝”流传甚广的原因。
跑步膝名气太大,以至于成为各种运动甚至不运动导致的膝关节疼痛的代名词。
膝盖前方疼痛、膝盖外侧疼痛、膝盖下方软骨出现疼痛,都可以宽泛地叫作跑步膝。
久坐、登山、徒步、骑行,但凡屈膝时间过长,膝盖承受的压力过大,都可能引发膝盖疼痛。不过,常年跑步的人如果膝盖疼痛,人们不会想到别的原因,一定会直接指认:“呵呵,这是得了跑步膝!”
2016年12月第一次跑步,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因为跑步而受伤。如今,5年过去,此次体检,膝盖太正常了,医生竟然不相信我每周跑步三五十公里。
不相信就不相信吧,反正,我还想跑几十年,能跑到80岁最好。当然,话说得很轻松,跑起来我可不敢有丝毫大意。
回顾跑过的这些年,为了避免跑步伤膝,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定了九条规矩,堪称跑步不伤膝“九条军规”:
1、严格控制体重。体重影响膝盖,走路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2到3倍,跑步时的压力达到5到7倍。从170斤到160、150、140,几年时间,体重每下一个台阶,我都反复告诫自己,绝不能前功尽弃让体重反弹。在保持跑量的同时,尽量少吃米饭。
2、每年至少两双跑鞋。作为一名大众跑者,入门级跑鞋足矣,成本不高。跑鞋的使用寿命在500—1000公里之间(看品牌),穿久了就谈不上回弹缓震效果了。这笔钱一定不能省!
3、收腹挺胸,控制重心,力求跑稳。跑得稳才能减少受伤几率,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跑起来才有滚动向前的感觉。要点是不让身体重心太靠前,避免每一次着地都是一次刹车,都在让膝盖产生制动效应。
4、慢跑为主,配速以保证步频为前提。速度越快、步幅越大,膝关节受到的震荡冲击力越大。但合适的步频可以减少冲击、预防受伤、提升配速,所以,我把确保步频不低于180作为日常跑步的基础,配速6分钟左右,每周最多一次在5分钟以内。
5、确保落地时膝盖处于略微弯曲状态。理论上,膝盖弯曲可以减少30%的关节压力。这就要求自己跑步时不能抬腿过高,身体上下起伏不能过大。第四条的髙步频正是为了满足这一点。第四第五都要求跑步时步幅一定要小。
6、坚持前脚掌着地。跑步和走路不同,不能像走路那样脚跟先着地,一定要脚掌先着地,而且最好前脚掌着地,尽可能降低地面的反作用力,减少对踝关节、膝关节的冲击力。
7、控制跑量,控制跑步距离。长距离跑步对膝关节造成的压力有累积效应。我们不是精英跑者,我们跑步的目的不是为了刷新纪录,每周三五十公里足矣。既不必天天跑,也不必每次跑上几十公里。
8、跑前充分热身,跑后认真拉伸。这是防止跑步受伤的基本动作,老生常谈,不多说。
9、跑步不忘肌肉训练。肌肉对骨骼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深蹲要做,俯卧撑可以有。再说,为了减缓肌肉流失,不跑步的伙伴也会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何况我们这些想跑步的。
无论跑步与否、运动与否,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膝关节一定会老化。跑步的人其实想的不多,只是希望减缓膝关节老化,骨质量更好,骨质疏松推后,软骨不损伤。
下一次,如果体检医生依然觉得惊讶,我会很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