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无忧·日更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155147c138f2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21:49 被阅读0次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复习提问本节课的重点词句。

二、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用心感受本文的层次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语言之美。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思考: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2)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1)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2)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3、再读课文,把握主旨──志趣美

思考讨论: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请同学们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4、四读课文,品味语言----语言美

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骈体文的特点,从中体会本文的语言之美。从修辞的角度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两篇文章的异同。

1.相同之处: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2.不同之处:

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

七、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总)                                            (分)

      奇山异水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天下独绝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形奇视觉

                                                    奇山    声奇 听觉

                                                                  色奇 视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ex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