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消费者成为了穷人

《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消费者成为了穷人

作者: 酒神的海塔 | 来源:发表于2024-09-20 18:46 被阅读0次

    此书读后,对人生感到很无助,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尽的绝望,对未来彻底不报任何希望,精神完全崩溃。突然发现身边的世界变得如此灰暗、无望、压抑。终于明白,那么多人选择“躺平”,不是他们自愿选择躺平,而是被社会无情抛弃了,因为他们连做穷人的资格都不配,他们是“废品”。凡是没有消费能力的人就是社会废物,是可恥的,多余的,无用的。无怪乎,美国知名媒体《经济观察报》这样评价本书:“鲍曼的这本书,马克思读了也会掩面哀泣!”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开始其实是“生产者社会”。这个社会存在这样的工作伦理:工作即正义,不工作是一种罪恶。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他人认同有价值的事并获取回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可耻的。并假设绝大多数人有能力工作。所以在工业社会,穷人是那些失业的人,也就是无法通过出售工作能力获取相应收益的人。企业主鼓吹这个伦理,是为了推动从“工匠”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转型。因为在这个社会伦理下,即使有创造力的工匠也只能变成了从事机械重复工作的工人,因为不工作,就不正常。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自我身份来源于所在的公司和勤勉工作的能力。

    但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从工匠变成工人时失去的尊严,只有通过赚更多的钱才能恢复。慢慢的,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是工资的差别,而不是勤于工作的道德。这种以经济水平评判人价值的倾向,导致了“生产者社会”向我们现在所处的“消费者社会”的转变。现在“经济增长”是衡量社会是否有序运行的首要标准。而各国政府都把经济疲软归结于“消费者信心不足”。好像解决经济问题的妙药在于让消费者不断购买,大量购买。消费者社会反对所有强加于在选择自由之上的法律限制,抗拒对潜在消费对象的任何非法化。在这个社会,“穷人”被定义为有缺陷的消费者,或者说因为不愿消费而不能对“振兴经济”做贡献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社会物欲低下、躺平、上香、佛系的大量00后就是“新穷人”。

    伴随“生产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的转型,是“社会国家”到“安全国家”的转变。“社会国家”将其合法性建立在以下的承诺:保护自己的公民,保护他们豁免于“过剩”劳动力,不被沦为“废弃人口”。但随着市场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社会国家已无法兑现这个承诺。为了寻找新的“合法化”逻辑,使国家权威得以生存,开始强调恐怖主义对个人安全的威胁。承诺加强安保,加大监控,更多先发制人的打击和预防性逮捕,似乎成了一个可行之计。有国家甚至经常向人民发出警告,警告公民的安全即将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从而成功地转移了国内的矛盾。

    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制造出新穷人?按照本书的观点,你我都可能是他定义的当代“新穷人”。在当代,我们能够作的,恐怕只有接受这就是一个消费社会,但始终警觉,才能不被资本所蒙骗,逃过喧嚣嘲杂的消费主义陷阱,过上一种清醒而理性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早已觉醒了,为什么我必须要会工作绑架?要被房子,车子,票子绑架?那么在这个时候,社会的上层阶级发明了一个新的牢笼,它叫做消费主义,不消费你就是人生的失败者。

    消费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证明你有身份,通过消费来证明你很成功,甚至通过消费来定义人生的意义。比如各种奢侈品,对于99%的人来说都是无用的,但是如果你不买,你就是这个社会的失败者。新穷人最大的特点不是失去工作,而是无法参与消费狂欢。

    最可怕的是,这个被剥夺参与权的故事在现代文化中会被描述成你不够努力,你没本事挣钱,你自甘堕落。如果你也在面这样的问题,我推荐您阅读这本鲍曼的《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这本书,读后它们就无法收割你这根可怜巴巴的“小韭菜”了,选择躺平与不婚不嫁的生活,从此不再背负道德感的谴责,说不定,远离消费陷阱,像你这样人畜无害的“小韭菜”,会奇迹般的开花结果,不悲不喜地走完乏善可陈的平凡一生。挺好的!

    [金句摘抄]

    1,工作伦理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使人们丧失独立性,服从于工厂制度。工作伦理把这种共同参与视为所有成员(更确切地说,所有男性成员)的道德责任和使命。工作伦理要求人们心甘情愿地、欣然地、热情地拥抱一种无法避免的必然——新经济的实践者在新国家立法者的协助和合谋下,竭尽全力提供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困境。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必然,就意味着彻底放弃了对外来的、痛苦的、强加的新规则的抵抗。在工作场所,工人的自治权是不被容忍的。工作伦理要求人们选择一种献身于劳动的生活,但这也就意味着没有选择、无法选择和禁止选择。

    2,社会生存质量的权力斗争变成了获得更多金钱的斗争,经济收益成为自治自主的唯一体现。

    3,在现代工业阶段,一个事实不容置疑,那就是每个人在拥有其他身份之前,首先必须是一个生产者。在现代性的第二阶段,即消费者时代,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变成了:人首先要成为消费者,才能拥有其他特别的身份。

    4,消费者社会把穷人的悲惨归咎于不愿意工作,指控他们道德沦丧,认为贫穷是对罪恶的惩罚。

    5,在消费者社会里,作为消费者的不合格是导致个人社会降级和“内部流放”的首要原因。正是这种不合格、这种无法履行消费者义务的无能,转换为痛苦,他们被抛弃、被剥夺、被贬低、被排除在正常人共同享用的社会盛宴之外。客服这种不合格被视为唯一的救赎,是摆脱屈辱困境的唯一出路。

    6,群体自愿的返璞归真,正成为群体贫困的唯一有意义的替代。

    7.想要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就不能让他们休息。他们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的诱惑,持续处于永不枯竭的兴奋之中,持续处于怀疑和不满之中。诱使他们转移注意力的诱饵需要肯定这种怀疑,同时提供一个宣泄的出口:“你以为这就是全部?好戏还在后头呢!”

    8.在正常运转的消费者社会中,消费者会主动寻求被诱惑。他们的生活从吸引到吸引,从诱惑到诱惑,从吞下一个诱饵到寻找另一个诱饵,每一个新的吸引、诱惑和诱饵都不尽相同,似乎比之前的更加诱人。他们生活于这种轮回,就像他们的先辈,那些生产者,生活于一个传送带和下一个传送带之间。

    9.变化多端、无限创新、飘忽不定的消费品市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担忧。无论是耐用品,还是易耗品,从定义上来说,消费品就不打算永久存在,不可能提供什么“终身的服务”。消费品意味着消耗殆尽,时间性和短暂性是其内在特征,它们遍体都写满了死亡的悼词。

    10.选择的自由设定了消费者社会的阶层,设定了消费者社会的成员(消费者)绘制生活理想的框架,为他们定义了自我改善的方向,以及“美好生活”的图景。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自由行使的选择权越多,他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就越高,获得的社会尊重和自尊就越多,距离“美好生活”的理想也越近。

    11.贮藏、储蓄、投资的意义在于拓宽消费者选择的预期。然而,它们不是提供给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项,因为那只会招致灾难。储蓄增加和消费信贷萎缩绝对是坏消息,信贷的膨胀才是“事情朝正确方向发展”的可靠信号,受到欢迎。消费者社会不会轻易呼吁延迟满足。这是一个信用卡社会,而非存折社会。消费者社会“活在当下”,物欲横流,没有耐心等待。

    12.在挖掘穷人的价值方面,前现代的欧洲比现代做得更好。那时的穷人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是上帝的子民,是“神圣的存在之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上帝造物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意义和目的。穷人确实受苦,但他们的苦难是对原罪的忏悔,是得到救赎的保证。那些更幸运的人可以帮助、救济这些穷人,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救赎。因此,穷人的存在是上帝的礼物:一个实践自我牺牲、施行善举、忏悔罪孽、获得救赎的机会。可以说,一个依靠来世寻求尘世生活的意义的社会,如果没有穷人的存在,就需要另外寻找一种救赎的手段。

    13.今天穷人打破的社会规范——使他们“不正常”的规范,是消费能力规范而非就业规范。今天的穷人是“不消费的人”,而非“失业者”。他们首先被定义为有缺陷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履行最重要的社会责任——积极有效地购买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社会的资产负债表中,穷人明显是负债,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记入现在或未来的资产。

    因此,有史以来第一次,穷人成了彻底的麻烦。他们没有任何价值可以缓释或抵消自己的罪恶,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回报纳税人的支出。他们是一项糟糕的投资,永远不可能收回成本,更不用说带来收益。他们就像一个黑洞,吸入任何靠近的东西,吐出的只有麻烦。体面、正常的社会成员,那些消费者,他们对穷人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期待。穷人是完全没价值的,没有人(真正有身份、有话语权的人)需要他们。对穷人应该零容忍,没有他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没有人需要他们,所以他们最好不存在。他们可以被无情地抛弃,没有人会因此懊悔或内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消费者成为了穷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fz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