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是《论语·学而》篇中出现最多的词,我们总结一下:
1.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信”,守信,说到做到,一直是处理人际交往的最省时省力的原则。但是,在1.13条,有子的这句话,却给“信”加了一个限定,那就是“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这个义字,有两个解释,一是义者宜也,恰到好处谓之宜,就是礼的中和作用,另一个是墨子的精神侠义。我们中国人有这种性格,为朋友可以卖命,为国家可以牺牲,这次疫情再次体现出这些逆行者誓死如归的义之精神。
那么人为什么要守信呢,因为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就是守信的人,不可讲空话,讲了话必须恢复。就是讲了的话要兑现。那为什么要近于义呢?
孔子带着弟子逃难,在宋国遇到一群强盗,强盗要杀害他们,除非孔子发誓不将强盗的位置说出去。孔子答应,逃了出去,然后就去官兵处告发了强盗。弟子不解,孔子反问,跟强盗讲信用不是傻吗?
一个人讲信用,这个是好的,但是你得接近于义。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但是如果没有依据于礼,那么也会招来无谓的耻辱。所以人与人之间,不管是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还是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近之则逊,远之则怨。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句话是人绝对无私是做不到的,助人的心行,由近而远,渐渐扩及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