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报夜读专栏一篇叫做《有一种惦记叫常常联系》一文中,文章开头用词犀利,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
你有多久没跟父母师友发微信、通电话了?……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经历,请别忘了常给你牵挂的人发个信息、问声冷暖。
这让我联想到前几天的东航飞机坠毁事件,无比痛心。对这句话印象深刻: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别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人生很短,去见你想见的人,去过你想要的生活,意外太多,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上小学前,天天依偎在妈妈身边。后来4岁多的时候,怀了妹妹,由于计划生育,天天东躲西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到妈妈。依稀记得跟奶奶睡的那天夜里,胃不舒服,吐了……,夜是那么黑,那时候不知道孤独,现在想想那时自己好可怜。
后来上了小学,每到饭点时间都可以回到家见到妈妈,母亲每天都是在做饭的路上,而且很准时,从来没有因为吃饭不准时导致上学迟到。这让我引以为傲。
有一段时间特别依赖妈妈,不想上学,感觉半天时间也很漫长,于是就假装自己不舒服,这样就可以待在家里,每时每刻见到妈妈了
后来上了初中,周末回家和周三上午送馍时间可以见到妈妈,初中三个年级也就我2000多学生,来送馍的家长,阵仗浩浩荡荡的,大课间的时候大家都趴在栏杆上,向着学校大门口的方向眺望,我总能在万人丛中锁定母亲的身影,像脱了僵的野马狂奔到她的身边。每次返校母亲会送我到大路边,目送我离开,我也会走几步回头看看,直到走过那段弯路,再回头已被田埂遮住视线,才拭干眼睑的泪水,大步向前。
到县城读了高中,基本上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回家一次。也倒不是回家路途坎坷,只是怕花路费而已,区区7块钱,难倒了我,阻断了我和母亲见面。
再后来读了大学,一年到学期末回家一次。大四实习那会儿,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又回到了上学时代,不受自己自由支配了,想回家,呵呵,只有节假日可以回去,哦,不,或许……回家的路,很难,难于上青天。参加工作后,拜疫情所赐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刚参加工作那年,姥爷三周年,回家了两次。每次离开还都会抹眼泪,但我总会控制住不让它落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