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金沙江边,背着沉重的旅行包,一边走一边嘲笑自己,甚至更像一只蚂蚁。不过蚂蚁比我好,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都比我强。看着雨后的戎州,不禁想李白的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世上最美的风景不是晴空万里,而是大雨滂沱之后,天空中的那一抹彩虹。
旅行,经常是回来以后开始的。只有回来,我们才得以用透澈的眼睛,看见过去的自己。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在路上相遇的旅人。
时光清浅,岁月嫣然,携一抹感悟于流年里,那些镌刻在心底的暖意,便是岁月沉淀的芬芳……
大观搂,又名谯楼(古时筑于城门上用以燎望的楼),位于宜宾市中区西街口,是宜宾市的标志性建筑,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观楼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量长方形。登楼眺望,远山如画,双江若带,令人心旷神怡,由此得“大观”二字名之。 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窗棂檐楯,皆出能工巧匠精心雕镂而成。四周棂窗,高敞明丽。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因为形似北京的天安门,在当地有“小天安门”之称。作为宜宾市区标志性建筑,近年来得到广发修缮,城楼焕然一新。沿石梯上得楼去,室内是“宜宾历史文化展览”,详细介绍了宜宾的历史人文风情,精美华贵的少数民族服饰,屹立天地的白塔、黑塔等都可在此观瞻隙望。
明水东门遗址。在东顺城街口,现完整保存明代水东门“固圉”城门、“百二河山”石坊及古城墙约400米,是明建宜宾石城的重要遗址。
南溪城墙高约4-8米,整体以大块石块砌筑,浑厚坚固,端庄古朴,大气磅礴。文明门高大雄伟,门洞上“文明门”三字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知县邰兆禄所书,笔势雄劲。墙上城楼为木结构,面阔三间10.9米,进深三间7.5米,通高二层17.35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出檐飞跳,脊上塑二龙戏珠等丰富饰物。除了文明门,现还存望瀛门和广福门,尺度稍小,但也都保存完好,各具气象。南溪城墙背靠闹市,俯瞰长江,巨石与木构相得益彰,伴随着江水流淌,城墙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风雨沧桑。
李庄,这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能折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淳朴的人文气息。
李庄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两边一般留有一米宽的石阶。街巷的名称多根据其位置、特征或集中从事某一商贾活动而命名。如羊街,古时为牛羊的交易市场。席子巷,则是一条过去为前店后厂加工和销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这条建于清代初年的小巷长60米,宽不过2.5米,两边均为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静谧清闲,只有三两妇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玩耍。席子巷是李庄古街巷的代表。
老酒窖,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家老酒厂、老酒窖。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着醇厚的传统酿酒工艺原貌。李庄老酒厂是厂长周正红祖辈几代人经营起来的,厂里的酿酒工都是李庄镇人,别看他们大多是30来岁的壮汉,但从事酿酒的年头已有一二十年了。他们每天劳作在酒窖里,默默无闻地制作着高粱白酒,并在当地销售,并不与宜宾声名显赫的“五粮液”名酒争风。当然,他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乐趣,劳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几两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宜宾市翠屏区佛教玉佛寺,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线子市街32号——李庄的镇中心,始建于清道兴二十五年,座南向北,由山门、戏楼、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组成复合式四合院。建筑以砖木结构和木雕为主,原名“天上宫”,供奉海神“妈祖”,由福建籍移民集资修建,是历史文化名镇“九宫十八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上宫有大量的木雕艺术,以深度浮雕为主,辅以部分镂空雕,内容多为传统戏剧故事。原圣母殿前的檐口上排着四根雕刻精美的龙凤货斜撑,表达了对天上圣母的尊崇,也反映了历史上的繁荣和建筑水准。
四合院,从高处放眼望去,李庄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积约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积由数百至数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说是李庄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铺有条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闲和洗晾衣物;有的还修有栽种花草的台圃。
祖师殿又名真武宫,清道光十三年(1833)由民间帮会组织天灯会集资兴建,占地4349平米,为前后四合院式建筑,后殿独立于后院中。[1]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创办南溪县李庄镇中心国民学校而拆去大山门和戏楼,改建成现状。[1] 祖师殿是当年同济医学院所在地。进入小巷深处蓦然看到一扇高大的门宇,旁边一棵老榆树,绿叶婆娑。进去就是四、五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台,坐落在杂草中。当年同济师生就在此解剖尸体。曾经有位老乡爬到祖师殿看到下面的尸体,吓得滚下来。然后便传开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决心举办一次科普展览。又由于当时整个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都迁过来了,所以最后办了无数的展览。展览轰动四方,重庆的大小名流都来参观。
魁星阁位于李庄镇尾长江之滨凸出部位,建于清光绪年间早期,为全木结构通高三层建筑。魁星阁位处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开外即可看见,因此它具有导航的作用。魁星阁曾被梁思成赞为“是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为两个相连的小院,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349平方米。包括学社办公室、梁思成先生办公室、卧室及莫宗江、刘致平、罗哲文等人的居室。营造学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陈明达、刘致平、莫宗江、罗哲文等中国建筑史学界的前辈在1940~1946年期间,都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先进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为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纪念同济与李庄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谊。2006年,同济大学与宜宾市在李庄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了纪念碑。
流杯池公园位于宜宾市岷江东路4号,公园面积238.18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四川省著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四川省重点公园 。
园内著名景点流杯池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境,利用天然石谷而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保存完好的宜宾古八景之一,也是现存最完好的酒文化发祥地之一。池取“曲水流觞”之意,吸引了古今不少名人雅客前来饮酒赋诗。
从宋至今,流杯池周围摩岩石壁上留下了黄庭坚、杨升庵等历代名人雅士所留书法石刻100余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迹丞相祠堂,始建于宋代,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伐夷,途经戎州(今宜宾)而建,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1999年12月修复丞相祠堂及关帝庙,祠堂为明清川南民居仿古建筑,分为前殿、正殿、侧廊和后殿,其后殿关帝庙是目前省内一座较完整的祭祀关羽的祠庙。
丞相祠堂大门前的明代古迹大石砚,在修复丞相祠堂的同时,也得以修复。巨砚直径4.3米,砚边刻有二龙抢宝,连(莲)年有鱼等吉祥图案,系一原生巨石凿刻而成。昔时,晴空万里无云,砚中积水,东山白塔、南岸七星山黑塔、岷江边旧州塔,三座塔影入砚,如笔蘸墨,人称“笔点丹池”,为宜宾古八景之一,后人称其为“砚台石”。
关帝庙,关羽,山西解州人公元160—219年作为三国群雄争锋时代叱咤风云的战将,生前为侯为将,死后封王封君,称圣称帝,登上中国神坛,被尊为武圣。关帝庙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座完整的祭祀关羽的殿堂。
关帝庙是丞相祠的后殿,却自成院落,青瓦红墙,大树参天,翠竹环绕。殿内关羽庄严肃穆,关平、周仓侍立两旁。殿外古石塔炉香炉青烟缭缭,石华表傲然挺立,更增添了几分庄重。
关帝庙内收集有宋徽宋赵佶、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皇帝的题匾及对联共十余幅。
孔明井,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云南,率军顺岷江而下,途经僰道(宜宾)安营扎寨,推演兵法,操练八阵图,于此凿井,供兵马之饮。井如八卦形,水如泉涌,清凉甘甜。诸葛亮南征归蜀后,此井留予世人享用,人称孔明井。此井周围用清石板铺成,周围条石护栏,供游人休息之座。后面照壁高约5米,两耳壁高约4米,照壁用6幅古石雕画装饰,正中为明代石雕“寿天百禄”,下为清代石雕“福寿双全”,左右耳壁的明代石雕为“双狮戏球”和祝寿的“四季花开”图案。整个景点古色古香,筒瓦、翘角、照壁、石雕、古井、护栏、石鼓,布局严谨,引人遐思。
点将台,相传三国时期,刘备东征孙吴,蜀中空虚,于是“南中四郡皆叛”。刘备死了,东征草草收兵,诸葛亮回成都组织兵力南征云、贵四郡。诸葛亮南征,兵至宜宾受到阻碍,便屯兵江左,日夜点兵。白天一队队的骑兵在江北招摇而过,红马队、白马队,五颜六色,整齐的一队队轮番通过。晚上火把阵阵,在江岸流动,造成千军万马之势。其实都是诸葛亮的军事天才的表演。其中,诸葛亮点将时登上的那块最高最大的石头,被命名为“点将台”;同时,诸葛亮以智慧征服敌众,“七擒孟获”的故事也产生在这次战事中。
吊黄楼,据宜宾县志清嘉庆版载:“治北,对江,昔人吊黄庭坚建”。原名“思贤堂”,旧志云:在锁江岸。吊黄楼始建于宋代,为吊唁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所建。原楼位于岷江北岸锁江石上,后圯。
今吊黄楼建筑面积830.22㎡,为须眉底座、飞檐翘角、黄色琉璃瓦屋面、仿古门窗、斗拱结构,仿明清建筑风格的三层古典式建筑。
催科山,步出宜宾北门,隔江举目,天柱山即在眼前,山高千仞,峭燃屹立,民间俗称“催科山”。
相传,此山如有巨石滚下,宜宾即有人中科举,故此山历来被称为宜宾的风水山。宜宾确也得此山之灵气,文人辈出,截至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宜宾共有进士40人,特别是程公许、程公悦、程公硕三兄弟同榜荣登嘉庆四年进士,四川为之震动,宜宾亦可谓地灵人杰了。
空中观景台,位于催科山山顶,可瞭望宜宾城区,看三江六岸!
东山寺,原名报恩寺。又因与白塔毗邻,亦名白塔寺,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曾饱经战火沧桑,五十年代,僧众逐渐散去,仅存大雄宝殿作为储粮仓库而保存下来。迄止于今,扩建中的东山寺已耗资千万,天王殿、大雄宝殿、山门牌坊等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观堂、厨房、塔陵等二期工程尚在规划设计中。
东山白塔,古称“东雁塔”,建成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八角八层楼阁式砖石塔,顶部八角攒尖。塔身通高35.8米,矗立在边长4.45米的弥座式塔基之上,往上逐层缩进,以砖砌密檐挑出,每层均设有开窗。可顺塔内磴道盘旋攀登至塔顶,此处有平台约六七平方米,可供人站立鸟瞰宜宾城及远近山水。有清代诗人杨端所留诗句为证:“欲登白塔穷秋望,且泛扁舟荡日斜。”沿着山路上去,迎面是巨大的山门,上书“东山寺”三字,山门后方可见掩映在苍翠林木间的白塔。沿山门直上数十步,即是东山寺天王殿,再后方是大雄宝殿,东山寺建筑不多但雄伟异常。山回路转,行到山穷处,就是东山白塔了,白塔处市中山顶处,巍然矗立,俯瞰河山,有帝王之姿。
真武山古建筑群是一组以道教宫观为主体,同时融合了释、儒、道三教文化特征的建筑物,位于宜宾市北郊的真武山上。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清代曾多次维修。庙群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庙宇以明代建筑为主,现存望江楼、斗姆宫前殿、祖师殿、玄祖殿,石牌坊为明代建筑;无量殿、三府宫、斗姆宫后殿及厢房、文昌宫、地姆宫、牌坊为清代建筑。宜宾真武山,邻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庙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宜宾市翠屏区西北的真武山上。真武山宋名仙侣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师来山等名称。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征讨都掌人时,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续建不少庙宇。
哪吒行宫座落在翠屏山腰,重建于1991年,取自古典小说《封神榜》上的神话故事,即哪吒自刎后,托梦于其母殷夫人,在翠屏山修建哪吒行宫而建。哪吒行宫为混泥结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行宫依山就势修建。布局合理,造型古朴,斗拱雕梁、外廊回绕,飞檐翘角,宝顶凌霄。行宫主要有仙踪迹牌坊、太子庙、哪吒盘腿式神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洞门上方雕刻有燃灯道人赠与李靖的玲珑宝塔浮雕。在行宫上面山顶还建有哪吒师傅太乙真人神殿,塑有太乙真人神像。
通过海峡两岸的共同考证,认定翠屏山的哪吒行宫为中国唯一的哪吒(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0096/24599b6570da4a3a.jpg)
千佛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宜宾市翠屏山后沿的古树密林之中。1995年宜宾市政府重兴千佛寺,首任住持释祖明法师以是因缘传宗续祖,统领全寺僧、众,抓工抢时,于1998年(农历戊寅年八月初八)大雄宝殿首告竣工。主体工程于1999年落成,于当年(已卯年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了开光大典。
重光后的千佛寺倚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七佛殿;西厢依次为罗汉堂、达摩殿、鼓楼(藏经楼)、西方三圣殿;东厢依次为千佛碑林、翠屏晚钟(钟楼)、东方三圣及十二药叉大将龛塑长廊、揽胜亭,附设念佛堂、五观堂及寮房。在各游道处特设了凉亭台阁,茶园展厅,方便香客游人歇脚。 千佛寺正前方--翠屏山腹的真觉寺,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后为翠屏书院(市一中的前身),现为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千佛寺西(右)面毗邻哪吒行宫;后方山顶有直插云霄的双塔,蹬临绝顶,三江风景尽收眼底。
赵一曼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腰的翠屏书院,是四川省宜宾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同志于1960年修建的,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设有展室3个,陈列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其中一级品10件。
宜宾翠屏山,四川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宜宾市城区西部,海拔504.5米,该山与真武山紧连,占地面积约221公顷,现绿化覆盖面积160公顷。旧县志记:山上竹木森列,四时山色常青,故名翠屏。新建有百草园、动物园、哪吒行宫、三友亭、三江一览楼、盆景园、儿童乐园、茶园、露天影剧场、赵一曼纪念馆、翠屏山庄等游览点。且新建成900米架空索道,由山麓可达山顶。原有古迹明代千佛寺、神仙庙等亦修整一新。山上有唐代石刻千佛岩。“翠屏晚钟”是“宜宾八景”之一。每当丽日晴空,可从山顶俯瞰宜宾全城;极目远望,著名的“叙府三塔”:鹫州塔、白塔、黑塔鼎足而立,一览无遗。山上花径曲折,藤蔓绕枝,池沼亭榭,错落有致。山上原有古迹翠屏书院,现辟为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纪念馆”。
冠英街建于清代,据史料记载,当年曾是很繁华、热闹的一条街,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鼎盛时期,冠英街上有40余座砖木四合院,住的都是盐商、药材商、银行家等有钱人,经营着酒、百货、药材等生意。老街在经历了100多年的繁华后,渐渐归于平静,现如今,冠英街上仅保留下来14户老宅院了。
据说,以前这里有个观音阁,因此得名“观音街”,1940年,以谐音取名冠英街。街道两旁多为清代时期民居建筑,尽管这些四合院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但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的川南传统民居风格。
冠英街见证了昔日川滇交通最繁忙水码头宜宾的辉煌历史,完整保存着清代民居建筑,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弟子、宜宾籍人士罗哲文,曾多次力荐将冠英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古街区。
向前一步是都市的繁华和人们的行色匆匆,退后一步是老宅院的古朴和青石的街道向晚,这就是在灯红酒绿中遗世独立的冠英街,在宜宾老城区矛盾而又和谐的存在。
我打冠英街走过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个人走在冠英街上,总能想起郑愁予的《错误》,似乎冠英街就像是那个孤单等待着的姑娘,从风华正茂,到如今美人迟暮。
又想着在这儿能否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透过她的眼睛,去窥探历史散发的光芒。
我们都不是归人,仅仅是个过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