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伟大其实都有着非常历史性的巧合。例如有人想当然的认为马克思伟大,只是因为在当时工业革命背景下,对于所谓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并不是常态,而马克思则“趁机”独树一帜也终脱颖而出。
当然这并不是说卡尔先生本身没有才能,只是时代在一个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不是用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有趣的是,人类为了突出自身在历史中的作用,也经常性的降低时代在一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于政治家或者哲学家如此,于艺术家就更是如此了。和卡尔先生的例子一样,今日美术馆的Niki de Saint Phalle个展不能不说也是趁着当下#MeToo运动的热度,打着女权主义的旗号进行的展览。
Niki de Saint Phalle最出名的作品无异于那个需要观众从阴道口进入的巨型Nana。作品从最直接的角度挑战了观众的感官极限,并且期待观众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被震撼,更是一种设身处地的需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于女性身体探索的不畏惧。这种对于女性身体的表现,对于大部分当代艺术家来说,并不仅仅是对于女性身体的探索和赞美,更多的是对于女性存在本身的一种庆祝。

这种庆祝,说来容易,但它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于女性的政治及经济地位的认可,更多的是必须要承认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由于男性的,或者是独立于男性的。传统的西方文化也好,又或是东方文化,往往喜欢将女性描述成男性的附属品或者是必须要依附于男性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代女性的社会文化地位显著低于男性的事实。也是现当代女权主义运动主要反对的对象以及斗争的目标。然而在女权主义发展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家,它的发展又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以中国的近代女权运动为代表,所谓“妇女能顶半边天”一说似乎从根本上承认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但是并没有从任何细节上表明任何所谓“半边天”的概念以及怎样“顶”这个“半边天”。因此普遍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是所谓的伪女权现象,甚至有部分的现象导致很多男性探讨所谓“女权在中国已经超越了男权应该受到遏制”。然而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其实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时期。这一点从#MeToo运动在中国境内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发声就可见一斑。

说回Niki de Saint Phalle的展览,如果脱离她的历史存在和女权符号,来看待这一场在中国举办的个展,那么无疑又是一次商业上的取巧。纵观这几年中国大型文化艺术机构举办的成功的大型艺术展览,取巧的例子不胜枚举:从MOCA上海举办的草间弥生和村上隆,以及上海K11举办的若干展览,上海展览中心的Pompidou现代艺术大师展等等,都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盲目迎合观众的艺术展。这些展览的商业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艺术性都是有待商榷的。

当代艺术的性质注定了它在中国境内的尴尬的地位。当代艺术与生俱来就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之下,这恰恰是艺术机构避之不及的议题。那么剩下的只能期望以所谓的商业包装来弥补这些不足,以及用所谓华丽的外表来教育本身就在当代艺术的接受上先天不足的中国观众。
今日美术馆在这个展览中,就陷入了一种过分强调艺术家技法以及表现力的怪圈。反而对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其女权主义的背景进行了淡化处理(当然,并不是说展览并没有提及艺术家的女权主义),这使得展览的对观众的冲击性降低了不少,不免让人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