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作者: 许个诺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8:51 被阅读0次

因为工作原因,最近读了《情感依附》这本书,作者通过对76名访谈人员从0岁到30岁的跟踪观察、评估和探索,向我们逐步揭示了——家庭关系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同时也为我们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指明了方向。

母亲决定孩子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人格,家庭决定孩子能否成为优秀的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父母知书达理,养的孩子却是性格暴躁,不知轻重,愣是成为了一名让人头疼的熊孩子。而有的父母木讷老实,孩子却是机敏伶俐开朗大方,甚至着卓越的学习和社交能力;还有,有着相同父母的孩子,无论气质还是性格能力都迥然不同,那么这样的问题是究竟是由于什么造就成的呢,是父母教育方式,还是家庭的教育方式,还是先天的基因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你可以在《情感依附》找到答案。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重点

一、良好的情感联结,能够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1. 情感联结的重要性

婴儿凭借对母亲的情感依附,形成了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然而正是这最初的信任感以及安全感,塑造了孩子的核心人格,高自信还是低自尊,是积极方动还是消极拖延,这些或好或坏的人格,都将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2. 母婴情感联结的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宏观层面可以看作是母亲的个人气质或者是性格。

神经心理学层面:专注而持续的互动经验。婴儿在最初的几个周或者几个月内大脑发育是非常迅速的,如果父母能够在与婴儿的互动中,让婴儿持续参与,并且保持注意力,就会对婴儿大脑功能的分化和进程起积极作用。

微观层面:母亲和婴儿细枝末节的互动,也是真正体现一个母亲养育方式的核心环节,是母婴情感联结的纽带。

3. 不能建立良好的微观互动的后果

孩子会因为无法感受到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联结,而陷入沮丧和挫败之中。当这样的负面情绪一点点积累下来,就有可能迫使孩子产生某种严重的心理障碍。

4. 适量的挫败感的意义

适当的、微小的疏忽,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一定的挫败感,这有助于他们情感调节功能的发展。但是,过于强烈的挫败,也会危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心理发展,进入停滞状态,陷入退缩当中。

5. 与家庭其他成员的情感联结

婴儿时期对母亲的依附方式,为儿童时期构建了与别人互动的模式。而和母亲一样具有养育责任的父亲,通常作为儿童与家庭其他成员建立心理依附的开始,然后兄弟姐妹,甚至是宠物。

二、父母的特质与孩子的早期心理健康

父母的哪些特质,能够促进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的发展?哪些特质,又会阻碍孩子早期心理健康的发展?

1. 好的特质

特质一:父母情绪稳定,善于自我反省,并且把孩子当做人看。

特质二:父母感情和睦,彼此相爱。

特质三:父母心思细腻,能够与孩子共情。

特质四:父母为孩子积极的能力感到骄傲。

特质五:父母为孩子的创造性、独立性感到愉快。

特质六:父母强调的是纪律,不是惩罚。

特质七:至少在最早的六七年中,父母密切关注并且参与孩子的生活。

2. 不好的特质

特质一:父母不能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特质二:父母不能与孩子玩耍。

特质三:父母情感上的投射与否认。

特质四:父母的自我认知和实际行为间的分离。

特质五:父母的需要在前,孩子的需要在后。

特质六:体罚。

三、面对偶然的不幸,孩子要如何处理心理创伤?

1. 偶然不幸

家庭无法阻止某些创伤的产生,例如朋友的离开、搬家、父母离婚等。

2. 封存创伤

孩子在受到创伤后,为了避免给自己造成更严重的阻碍,会选择将“创伤”封存起来。这种封存方式,其实就包括寻求“支持”的补充来源,支持的来源可能是除父母以外关系比较亲密的人,也有可能是父母身上的某些优秀品质。

                                                                                      END

图片来自摄影师: Rachel

相关文章

  • 《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这里指原生家庭,即父母的家 ---孩子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认同母亲,不管好的坏的 关于作者...

  • 《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因为工作原因,最近读了《情感依附》这本书,作者通过对76名访谈人员从0岁到30岁的跟踪观察、评估和探索,向我们逐步...

  • 《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情感依附》一书研究的是原生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和家庭教育的方法,给我们养育孩子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其副题是:为...

  • 情感依附

    《情感依附》通过对76名访谈人员从0岁到30岁的跟踪观察、评估和探索,向我们逐步揭示了——家庭关系深刻地塑造...

  • 情感依附

    了解孩子是每个父母应该学习的 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 通过孩子的故事。根据孩子的故事,我们往...

  • 情感依附

    寻求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我的父母宣称他们很爱我,而我也并没有遭到任何虐待和恶意伤害,身体尚可成为健康,人生尚无世...

  • 情感依附

    情感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情绪体验,我们从一生下来,就知道与养育者(通常是母亲)连接,产生情感依附,随着慢慢长大,才会慢...

  • 情感依附

    关于作者 本书的两位作者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都是医学博士,作为精神科医生在加州伯克利市执业,并在加州大学医...

  • 情感依附

    关于作者 本书的两位作者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都是医学博士,作为精神科医生在加州伯克利市执业,并在加州大学医...

  • 《情感依附》

    1963年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访谈、观察、录像分析、心理测试等方法,跟踪纪录了131位母亲在接下来30年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感依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nrb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