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知识的学习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
(1)结构
(2)模型
(3)高速公路
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
知识结构就是你脑袋中的参考地图。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
(2)理解
(3)拓展
(4)纠错
(5)应用
(6)测试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如将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情联系起来。
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创造性思考,赋予你神奇的力量,帮助你理解知识。(纵向拓展就是前面特别强调的比喻法,也是本书的核心,整体性学习的核心。
画画图表会帮助你进行纵向、横向和深度拓展。比喻法和内在化对于纵向拓展效果极佳。不过,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用同一种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是行不通的,针对不同的信息,你可以根据本书第二部分介绍的办法做些调整。我把信息分为五种类型,便于你了解遇到的信息属于哪一种类型。 ·随意信息
·观点信息
·过程信息
·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
这五类信息基本上涵盖了学校里的课程和实际生活中能遇到的所有信息类型。
如果这样做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 ·联想法 ·挂钩法 ·压缩法
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哪一个更优秀?这就是观点,观点信息在论文中很常见。
以下是观点信息一些可以改进模型的技术:
·内在化
·比喻法
·图表法
·模型纠错
整体性学习的一个附加的好处是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学科、课程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以下是第二部分中将要介绍的技术:
A)获取知识
1)快速阅读
2)笔记流
B)联系观点
1)比喻
2)内在化
3)图表法
C)随意信息的处理
1)联想法
2)挂钩法
3)信息压缩技术
D)知识扩展
1)实际应用
2)模型纠错
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获取知识
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和笔记流。
进行积极阅读时你需要记下: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第一个问题仅仅促使你完整地获取信息;第二个问题迫使你对信息进行联系、视觉化和比喻法;第三个问题要求你将信息应用在不同的情境中。
比喻法在整体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类似的,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比喻在文学中主要提供视觉上的相似,而在整体性学习中联系的是类似的过程:事件或者信息的顺序。(其实比喻法不必拘泥于二者有多么相似,只要有一点相似,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还是直觉,也不管是原理、目的还是过程,都可以拿来比喻,比喻法也就是建立模型的方法。──译者注)
我在这里介绍三种主要的图表类型: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
流程图
以图表为基础的流程图适用于以下几方面。 ·绘制一系列的步骤(怎样做长除法,怎样写一份现金流转声明等)。
·绘制历史事件,创造分支将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仅通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根据事件的发生时间来建立联系。
·绘制一个系统(例如函数在程序中怎样执行)。
概念图
假如我想画出不同财务会计原理的简图,首先我要写下四个基本的清单:资产负债表、收入、留存收益以及现金流,然后我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各种联系,最后形成知识网。
假如我想画出小说中的角色关系,我会先把主角放在图的中间,然后其他人物以他为中心按照与主角的关系分别画在旁边。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理顺思路,将庞大的知识组织得条理分明。
将图表与比喻和内在化结合在一起
小贴士:
随意信息的结构很弱,总是需要某种转化后才容易学习:
弱──重复学习。
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
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
联想法在处理一系列随意信息时效果很好,包含步骤的过程信息、按顺序写下的名字或公式,都可以应用联想法。
使用联想法的步骤
第一步 创造顺序
联想法和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象力。
我一般通过三种主要方式进行信息压缩:记忆术、图像联系以及笔记压缩法。
本书总结
技术一览 快速阅读
(1)指读法。
(2)练习阅读。
(3)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
笔记流
(1)不要呆板、僵硬、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
(2)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比喻法 寻找历史中的故事、图像或是过程,它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
内在化
(1)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
(2)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 (3)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
图表法
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
联想法
(1)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
(2)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
(3)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 挂钩法
与联想法相似,只不过我们是把每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0~12的视觉符号相联系。
信息压缩
3种主要形式:
(1)记忆术──压缩若干知识,用一个单词代替。
(2)图像联系──创造一幅能联系若干知识的图像。
(3)笔记压缩法──用寥寥几页纸缩写内容庞大的笔记。
实际应用
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
模型纠错
经常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潜在错误。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建立一个大约需要1~3个月完成的项目,从而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自我教育来说是有用的练习,特别是在没有什么知识结构可以指导时。
高效率学生
(1)管理能量。
·保持体型,健康饮食,不要熬夜。
·一周休息一天。
(2)不要“学习”。
(3)绝不拖延。
·建立每周目标和每日目标清单以保持注意力。
(4)将那些类似的、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
(5)有组织。
·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自我教育
(1)养成良好习惯。
(2)克服挫折障碍。
(3)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