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之快,让很多的人都忙于应付。
养成了做任何事都带目的性,并希望最好立见到成效。比如:看书读书,一定是为了考证,过级。其他的时候,似乎会认为不感兴趣或没有时间读书。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尽力读更多的“无用之书”。在这件事上,要绝对的拒绝功利性,目的性。
因为,歌德说过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流。
1
记得我上小学那会,家里有一本破破烂烂的《三国演义》。记忆中,这是我小时候,农村老家唯一的一本课外书,我老爸眼中,心中的“无用”之书。
某一天我刚准备翻阅,就被老爸问了:数学,语文的上课内容都弄明白了吗?期末考试准备考第几名?期中考试各科才考了八十多分,期末考试能否考多点分数?另外,考不好,不准看小说哈?
这是一个过去年代的父亲对女儿的全部关心、爱以及殷切的希望。
于是,放下《三国演义》,重拿起教材课本,练习题等开始朝着那个一百分,第一名努力。
可是,有时不得不承认有智商差这回事。
我付出了诸多努力,还是没得到那个第一名,一百分。每次都是感觉差一点点。
可是,我老爸老担心我是看多了其他与教科书无关的东西,比如:图画书,小说呀,导致成绩不好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爱文字爱知识。像一块即将要去吸收水分的干海绵。
某一天,我发现我姑姑家有一份叫《半月谈》的杂志。大概是村里的必须要订阅的规定吧。他家到处都是这种杂志。
我兴奋地把他家全部像垃圾一样的《半月谈》整理收集好,认认真真地读,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
我想,本来我的天性是爱看书的。
然而,只有海棉没有水,就算吸了一点点水份,也是会被风干的。因为,那时的农村除了教科书外,没有任何课外书。
慢慢地,进入初中跟小学一样,偌大个学校一样没有图书馆。这样过了三年,我对阅读的兴趣就再也不是海棉了,而是,变成了枯木。遇水只能在表面沾一下,并不能进入精神的实质层面。去习惯和去想念。
2
后来,我考进了县城的高中。学校的图书馆是只有星期三,六开放的。当然也可以借书。
可是,我却发现我会因为阅历不够和经历的浅薄,只看得懂娱乐类的书。
要么就是因为年轻荷尔蒙的原因,只对情爱类的书籍感兴趣。
对于经典类的,只要一拿起,要么是看不懂,要么就是看着看着就想睡觉。完全无法从书中吸收到自己想要的养分。
因为没有兴趣,我就这样除了教课书外,离“无用之书”越来越远了。
很快我步入社会,为生活,为生存。
我也是和很多人一样忙里忙外,除了自己的专业书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去读书之外,几乎很少碰书。
3
直到工作多年后的最近一年多,我有心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是时候应该享受一下生命过程中的美好风景了。
我首先决定把读书、旅行放入我业余生活的重心。开始慢慢接触一些经典。之后,我才发觉我简直惊呆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幸福的感觉。
有朋友曾说:不累吗?天天抱着书。又不赚钱又不增加收入的。
他们哪里知道其中的乐趣,比如:
《围城》:会告诉你婚姻,爱情的区别或关系;这世间最古老的话题莫过于爱情婚姻了,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说得透、看得透婚姻,爱情呢?
《水浒传》:“太平本是将军定 不许将军见太平”中的惊世道理。这世间似乎从未停止过类似更朝换代的事情。
又有多少人去参考这个惊世的故事来思考一下人生中的诸多无常。
《红楼梦》:宝玉再也不是花心宝玉。而是冰冷世界的一支蜡烛,姑娘们靠近他,无非是想靠着这点微弱的光来取暖或来照亮自己,以免一不小心坠入万丈深渊。
要是哪天真有一个贾宝玉式柔软心思的人出现在你的人生中,你是否看得见,看得明这样的一片柔情?
还有,贾母又是多么优雅的女性代表,在你的身边,有哪位能像她?也许你能感受得身边的优雅,但你表述得出来吗?
林黛玉也不再是弱不经风,她是何等的聪慧,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想像一下该如何与这样的智者相处呢?
《王子与贫儿》《白鹿原》:告诉我们受教育的重要。世人总是吵着叫要教育,可是又该如何来表述清楚为什么要教育呢?
《人性的枷锁》:怎样去看待贫穷与金钱?我们的生活大多数人都是在为这个忙忙碌碌。
可是又有多少能看清我们自己与金钱,贫穷的互动关系呢?
等等以上的这些,如果我们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话,会觉得这些无用之书在论述的东西,离我们很近很近并会觉得其实充满智慧。
这些很显然在我们的教科里没有的或不够全面的,可是又一定是我们所生活必须的。
有位阅读达人曾说:阅读本身沒有价值,但你的思想与书本产生出火花后,得到的新思想,才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所以,人生中无论有没有时间,爱不爱好,带目的性的“有用之书”和无目的性的“无用之书”都是生活所需要的。
又何必舍此顾彼呢?
齐帆齐四期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