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专业课当中,老师在屏幕上打出这两段话: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这句话出自大文豪莎士比亚之手,节选自《哈姆雷特》。
“在有益健康的生活纪律之外,
对待自己也要温柔一点。
你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
与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你有权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不论你明白或不明白,
宇宙总是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
这段话节选自麦克斯·埃尔曼的一首诗,创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作为一个身处21世纪的“我”,并且当下因为疫情肆虐而深感无能为力的“我”,自然会更加认同麦克斯·埃尔曼的这句话。确实,现在又有谁可以拍着胸脯骄傲地说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呢?
然而,即使在今天莎翁也不必为自己的这句话道歉。回顾历史情境,在文艺复兴的背景下,人必须首先从神权、贵族这些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后的巴洛克时期的写实油画也同样是对人的再一次认识。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些必经阶段。
让我们再将目光投向东方,人类有时也许还不如植物、星辰。
迟子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她生在祖国的最北端。提到她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在短篇小说《逝川》当中的一段话:
“泪鱼是多么了不起,比人小几百倍的身子,却能岁岁年年地畅游整条逝川。而人却只能守着逝川的一段,守住就活下去,老下去。守不住就成为它岸边的坟冢,听它的水声,依然望着它。”
是啊,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倒影都是月亮的模样,然而一阵风过,天上的月亮愈发清晰,水中的却起了波澜,褶皱一般。
信仰之于我,并不是某种宗教的教义,而是一种敬畏。
“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说实话,我很羡慕可以说出这句话的人。与自然无比亲近的关系来源于他们对于自然的敬畏,而这种敬畏也换取了自然对他们的庇护。
以上种种可能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却是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要被唤醒的一种生命感悟。人类也确实是一种聪明的动物,他们懂得如何建构、破坏、审视、再建构、再破坏、再审视……
在这样的循环当中,我们活得苟且却又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