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本人对《好好学习》的导读介绍。
作者
本书作者为成甲,他是罗辑思维“得到”《成甲说书》节目的主讲人,并入选了罗辑思维评选的“中国最会学习的人”。作者主业为景区设计咨询,但是却对知识管理领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认为无论做什么行业,不管是主业还是副业,他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深入思考问题,热情分享经验,激发别人潜质。正因他在该领域不断地深耕,使他颇有建树,曾多次受邀在清华MBA、中国惠普、埃森哲等知名机构进行演讲,做个人关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分享。《好好学习》是他7年知识管理心得的总结,是耗费一年反复修改的心血,相信这本书可以带给你一点启发。
章节
本书主要分四个章节展开对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的介绍,内容从阐述认知深度的优势、理清临界知识的概念、掌握临界知识的思维再到发现临界知识并应用等多几方面深入讲解知识管理领域所需的知识,是一本名副其实准确聚焦的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摘要
下面就书中我认为值得分享的内容给大家做下介绍。
第一章
作者首先给出了他对知识的定义: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因此得出结论:信息是不是知识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取决于了解他的人能否使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接着在知识的基础上,作者又给出了他对临界知识的定义: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你行动的知识才是临界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有的知识可以产生裂变,可以对生活多方面产生作用,它是重要基本规律的总结,通过这些规律的应用,能够预测与控制未来,进而创造惊人的结果。
在如今这个时代,知识深度的不断挖掘才是构建认知优势的有效手段。知识改变命运,这里的知识不在是数量维度,更重要的是深度维度。人们要进行知识管理,其中的核心就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要提升认知深度,应该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时,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在认知层次上,我们应该立足重点于认知效率的提升,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升。技术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是聚焦于业务知识和业务套路,从而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相反,认知效率的提升则是在于努力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让自己能够通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按照作者对能力的理解,人一生中主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最后一级结构能力就是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的能力。二八定律告诉大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因为临界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的学习上。
第二章
要学习临界知识,首先应该掌握学习的底层思维和方法。作者先给出来了一个反例:什么样是低水平的勤奋者。读书作为获取知识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方式,低水平勤奋者往往给自己排很多的书籍阅读任务,并且满足于摘抄不同的观点,似乎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重要有启发的地方划线就能自然而然获取书中的精华。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原始而且低效的。真正高水平的读书方法是要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就像记忆宫殿法一样,让新知识嵌入到稳固的旧知识中,慢慢化为自己的知识;读书还要有目标,是奔着解决真问题去的,可以放慢速度读书,但是要去深思作者解题的思路,去发现其中遵循的规律,一本书不一定要读完,但是对于待解决的问题你却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绿灯思维和和以慢为快是书中提到的两个底层思维。绿灯思维告诉我们平时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不要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而是要认为这个观点可能对我有帮助,我应该怎么用它来改进我的观点和帮助自己。拥有绿灯思维的人分的清楚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的区别,我本身是好的但我的观点是用来改进和提升的,别人对我的批评指责都是针对我的观点行为,与我本人无关。以慢为快就是前面提到的刻意放慢速度,花真功夫在很多基本原理规律上,从而具备四两拨千斤之力,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有三个底层方法可以提升掌握知识的效率,它们分别是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这里重点提一下第一个方法:反思。要真正具有快速学习能力,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训练却非常欠缺。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我们一般的做事顺序为: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反思的顺序则为:观察结果,研究假设,反思校正。对结果的评估并且给予不断的改正和优化是反思带来的一大好处。事实上,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第三章
在掌握了理念和方法后,我们要回到核心问题:如何找到临界知识?怎样能够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实现知行合一?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件事情:临界知识之所以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因为我们认为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并且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应用临界知识解决现实的复杂问题,天然具有少即是多,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找到临界知识,有一种方法就是在那些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找,比如数学、化学、 物理、生理学等。还有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找,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基础原理和知识;对发现的一些的重要知识要探寻他们的原始出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个结论可能适用的范围和可能的局限;当碰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尝试自己使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解决问题;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更底层的解释时,则想办法创造一个假设,并进行核实检验,验证这个假设的合理性。总结下来,作者表达的意思就一句话: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全书最重要的问题。作者提供了两个思路,一个是借助外部资源来练习掌握的临界知识,另一个则是就自己周边的事物刻意练习临界知识的应用,这也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前者更偏向于通过书籍,视频栏目等材料,找到可以运用临界知识的场景或者说他们专门提供了这样的场景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和背后的理性思维过程。这是训练发现临界知识和不同场景应用他们的天然练习场。后者则是对实际应用的强化训练,在工作学习中要有意识的抓住问题本质进行训练,而且要大量地持续练习,一点点的挖掘出自己看问题的能力,直指问题要害。对未来的良好预测也需要应用到临界知识,因为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基本规律而向前演变的。试想如果你在开头就掌握了可信度高的临界知识并获取了较高的信息质量,那么在最终决策时必将做出对未来更准确的判断,从而指导自己走在更高效的发展道路上。
第四章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就通用的几个临界知识分别举例向读者进行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复利效应、概率论、二八原则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临界知识,方便大家对照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
感想
通读全书,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作者本人对查理芒格极为推崇。书中多处引用了《穷查理宝典》中观点来作为自己的论据和辅助材料,作者不但发自内心以查理为榜样,而且以他的理念来指导践行自己的工作学习。思想一脉相承,榜样星火燎原,作为全国最会学习的人都像那海绵不断吸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作为我自己有何理由拒绝投入到对临界知识的学习掌握中;二是书中还提到了《高效能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2013年9月我就买了这本书,并且在一个月内看完了,也采用前述提到的非常原始的读书方式对重要有启发的知识点进行划线学习。四年时间匆匆而过,昨晚我翻出那本书,发现没有一个习惯真正在我生生活中存在过,也没有一个习惯是我记住留有印象的,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曾几何时,我也是学着优秀的人,买书看书,但却不留下一丝痕迹,未来也还会继续重蹈这样的覆辙吗?我希望不会,仅仅希望还不够,需要刻意练习和不断反思。高效能士的优秀习惯很多,那么就挑其中一个“以始为终”开始如何?
以上是本人对书中知识的一番浅显梳理,恐有词不达意之处,望读者见谅。如需更深入了解本书精要之意,请出门左转,买下本书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