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来自可爸的文章:
误区二,不管幼儿听不听得懂,都进行磨耳朵?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流行给小婴儿放英文录音磨耳朵。
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循环给她播放各类英文资料,以此作为一种英语启蒙的方式。
这个理念呢,倒不伤害你的钱包,就是费电。
但只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认真想一想, 就会觉得这个方法很可笑。我觉得发明这个方法的人,他是想笑死我们,好继承我们的花呗账单。
来来来,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有效,我现在把你扔到一个阿拉伯人扎堆的环境里,没人教你,让你磨个两年,看你能不能听懂阿拉伯语了?
明显不行吧。
我们知道任何语言学习,其实都是主观世界的概念与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一一配对的过程。
以一个单词为例,它在我们大脑里最起码存了三部分:语音、概念、文字。
我们听到一个语音,然后通过某些方法(主要是父母家人的启蒙),将语音和事物的概念对应联系起来,我们就能听懂这个单词了,再通过发音练习,就学会了说这个单词。
以英文苹果为例。
当我们听到[ˈæpl]这个音,然后父母给我们看一个苹果实物或苹果的卡片,多次重复之后,我们就能把[ˈæpl]这个音与苹果这个概念对应起来,语音与概念的链接就建立起来了,就像下图一样。
苹果的语音和概念链接建立
但如果只是让我听[ˈæpl]的发音,没有人帮我建立这个语音与苹果的链接,那我的大脑里就是这样子的。
你就是给我放一万遍[ˈæpl],我也不知掉这个发音是什么意思,只能满头问号。
不理解的输入都是无效输入,无效输入无法建立语音和概念的连接。
而单纯的磨耳朵,就是无效输入,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请不要再用这种方式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
有人说,孩子听不听得懂无所谓,我只是想把英语资料或者英文儿歌当作背景音乐,给孩子作为音乐启蒙行不行?
听起来可行。
但是你要做音乐启蒙的话,为什么不采用古典音乐?
是我莫扎特不能打,还是我贝多芬不够骚?是我巴赫不够香,还是我肖邦不懂你的忧伤?
所以,别给自己找借口,也别自欺欺人,你就是懒!
既想让孩子学习英语,又不想自己花费精力,才会相信磨耳朵这样的理念。
另外,无效的磨耳朵还有个最大的害处。
以我对大部分父母的了解,磨了一段时间耳朵后,如果父母发现没有一点效果,父母就会开始变得急躁。
他们就会逼迫着孩子认真地听,或者逼问孩子,你到底听懂了没有?到底学会了没有?怎么一点都听不懂?这么笨!
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被父母吓着,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这么急躁,然后手足无措,慢慢地就更加抗拒去磨耳朵了,甚至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如果真要给孩子英语启蒙的话,就用心点,认真去教,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帮孩子建立起语音和概念的链接,之后再让孩子听这些听力材料。
否则就放过孩子吧,不要这样折磨孩子,毕竟是你亲生的。
最后,澄清一下,我这里反对的磨耳朵是父母啥也不教,单纯的磨耳朵。
如果父母已经帮忙孩子建立起语音与概念的链接,在孩子理解输入的基础上,大量播放音视频资料让孩子学习,这是非常好的方法。
但我不喜欢叫这个方法为磨耳朵,我们叫它为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