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女庄姜,诗经硕人里有一句,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可见卫人对这位夫人的喜爱,期盼诸大夫早早退朝,勿要让主君劳于政事,不得与夫人相亲,对比大多数时候国人对帝王一朝选在君王侧,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讥讽,能如此愿望,也是独一份的。一来庄姜身份摆在那儿,不可不盛备;二来庄姜之人大概也确实惹人爱;三来庄姜无子,日后政权更迭难免横生枝节,在杀伐不断的春秋,外忧内患,极易亡国,卫人为自己国家的前途也是操碎了心。
古人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正色相调和之色为间色,正色为贵,故衣正色,裳间色,衣尊裳卑,等级之森严,仪制之周详,不能详述。
古人仪制之繁杂,讲究起来不厌其烦,今人大多没这闲暇,即使有,在这崇尚个性自由的年代,繁文缛节也嫌古板,可话说回来,一个讲究仪制、充满仪式感的人走出来,气象高华,如山如河,确实好看。少年同盟里,千鹤跟着悠太去观赏茶道,跪坐了片刻就东倒西歪起来,回眼看到悠太端正之姿,不禁心生凛然。现代人会咧嘴,这个逼装的我给一百,不怕你骄傲。但即使随便惯了的人,遇到不随便、不将就,其实也是羡慕的吧。
在春秋的礼制里,即使夫人死了,也不得再聘,一与之醮,则终身不二,这是夫妇之义,人伦之本,只有人伦固,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在几千年前有这样的想法,古人还是明事理的,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及至礼教吃人,已是后话。尽管一妻多妾制被今人诸多诟病,但还是要替古人正下名,毕竟那是个没有消炎药、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年代。
既说到夫妇之义,不免想到今上颇为推崇的“新儒家”,官方宣传片里,一片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和谐舆论导向,可惜,人的不完整性往往就是,只强调你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我应该怎么样。在子女孝顺前,父母是否该先检点下自己有无尽到抚育子女的义务,是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呼吁女性回归家庭,尽好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媳的本分前,是否该将心比心,问问男儿之志若何?若你霁月光风、至诚肝胆,那焚香煮茶、洒水扫地,自是情愿;推之国家,不外如是,你若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我自依仁蹈义,舍命不逾。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隐,隐匿过错之意,先不说包庇犯罪是否欺瞒圣听,有违臣子忠义之道,前后矛盾,单圣贤总是不错的,即使错,也会有人跳出来替其辩解,那是你断章取义,圣贤原不是这个意思,但汉宣帝也曾下诏,子匿父,妻匿夫,不追究;父匿子,夫匿妻,视情况追究;今人断章取义,不知汉宣帝那时是如何作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