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里的智者

作者: 齐秋 | 来源:发表于2013-12-21 11:42 被阅读521次

    古希腊人创造了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城邦制度,但希腊的国土如同世界所有早熟的文明土地一样,从远古时期就不断遭遇入侵,从迈锡尼人到多利安人,之后则有马其顿人、罗马人、哥特人、拜占庭人、斯拉夫人、法兰克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然而无论历经多少外来“客人”的拜访,到今天,我们一提起雅典和斯巴达,浮现在脑海的仍然是古希腊时期的那两座著名城邦。

    雅典得名于女神雅典娜

    虽然古希腊几乎所有的城邦都有卫城,因为“卫城”本身就是各个城邦最为雄奇险峻之地,是最初也是最后的守护之地,但一提起卫城,我们首先想到的仍然是雅典的卫城。

    雅典卫城厄瑞克特翁神庙著名的女像柱

    雅典卫城建于一座石灰岩的山上,这山的平均值看起来不大也不高,海拔156.2米,比四周平地只高出七八十米,但却是整个雅典战略上的要地。从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迈锡尼文明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了人工建筑,到了公元前5世纪的所谓雅典黄金时代,卫城几乎集中了全希腊最高的建筑和艺术成就。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从公元前447年开始建造,用了11年完成整体建筑,其细部雕刻在公元前431年最终完成。作为卫城的主题建筑,帕特农神庙既是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也是战胜波斯入侵的纪念碑,同时也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的金库和雅典城邦的档案馆。

    雅典人的一切,无论是政治、军事、生活、娱乐、思想、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围绕着卫城进行。从伯里克利时代之前开始,这里就是雅典城邦的中心。人们在公共广场辩论,在剧院看悲喜剧,在雅典娜神庙周围庆祝泛雅典娜节,也在战神山进行公民大会的审判。而哲学,这门今天社会科学中最为深奥可能也最不为人所重视的学科,在雅典却是显学。那时的哲学没有分什么学院派,也没有真正专职的所谓哲学家,雅典人在祭神日的颂歌、大剧场里的悲喜剧乃至行走在卫城的道路上都能体会到哲学的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独自思考和与人争论的乐趣。而在其中,成就了雅典乃至整个古希腊哲学威名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个人。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在战神山被雅典的公民投票定罪,他被冠以“渎神”和“腐化年轻人”的罪名——哲学家被最具哲学精神的城邦判处了死刑。

    苏格拉底之死 法国 雅克·达维特

    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思考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被后人称为“自然哲学”。而苏格拉底则认为,研究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愚蠢?……乃至什么是国家?什么样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等等等等,关乎人类这个种族生存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然而就是因为哲学家的思考回到了人间的缘故,苏格拉底才得罪了全雅典。

    当初雅典与斯巴达可以联手,那是因为波斯帝国的入侵,而当波斯帝国的“大王”放弃了直接统治希腊本土以及它们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城市的时候,雅典与斯巴达这两个截然不同而又皆具实力的城邦,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在希腊本土争霸的路子——这路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就在帕特农神庙完成最后的细部雕刻的时候,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经过20多年的混战,最终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打败了雅典领导的提洛联盟。公元前404年,雅典接受了斯巴达提出的苛刻合约,解散了提洛同盟,几乎销毁了所有海军设施,并服从斯巴达的统治——雅典的黄金时代还没过一代人就迅速消失了,辉煌的希腊古典文明也从此刻开始走向衰弱。

    伯里克利头像

    雅典引以为豪的民主制度,其基础在于公民大会,每一个公民都有资格在大会上发言,而这种发言有时可以改变整个城邦的最终决策。于是修辞学,或者直接说是诡辩术,成了雅典人最趋之若鹜的学科。公民们热衷于依靠高超的诡辩术扰乱、改变对方的思路,当卫城的广场成了“意见的世界”之时,苏格拉底看到了雅典的堕落。

    苏格拉底也与人争辩,但他对于诡辩术并不认同,在他看来,雅典修个船坞、砌一段城墙和关乎整体道德的事情都拿到大会上辩论,让所有人发表意见,最后精由于诡辩术的人说服公民,这种做法,使得雅典效率低下,而雅典人则陷入了诡辩的怪圈。

    苏格拉底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度过,他甚至还作为雅典的战士上过战场。但他没有死在战场上,最终,他的生命终止于祖国人民的民主。雅典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被苏格拉底骂过,他们对于苏格拉底的言论极为厌恶,因此一力鼓动公民们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苏格拉底不是非死不可,他有许多朋友和学生,有机会活着离开雅典,但他选择了遵守公民大会的决定。这是一个入世的哲学家对于法律的尊重,也是极端状态下民主的阴暗面。

    和中国的孔子类似,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后人有关他的大部分思想的了解,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

    苏格拉底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柏拉图28岁。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柏拉图眼里,雅典已经没有了值得他尊重的理由。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开始了12年的自我放逐,他一路游历,从小亚到北非,足迹几乎遍及当时希腊人的已知世界。也正是在这12年中,柏拉图整理了苏格拉底的学说。

    40岁的时候,柏拉图回到雅典。他没有进入雅典城,而是在雅典西北城郊的阿卡德摩建立了一所学园。苏格拉底是入世的,他在雅典城邦里的各个地方与各种人交谈,亲身参与了政治。而柏拉图却在老师死后选择了出世,他的出世类似于中国古代隐士,虽然隐逸山林却胸怀天下,何况柏拉图并非隐于深山,他的落脚点离雅典城只有一步之遥,犹如唐时长安城外的终南山。柏拉图和孔子一样,是想参与政治的,他认为雅典已经不是理想的国度,于是多次跑到位于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想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都归于失败,甚至有一次还因为得罪叙拉古的狄奥尼西一世,被卖为奴隶……现实中的处处碰壁,使得哲学家只好选择出世了。从叙拉古回到学园后,柏拉图一边潜心教学,一边坚持写作,到他于公元前347年去世的时候,他为后世留下了最重要的遗产,一为其著作《理想国》,一为其高足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是柏拉图自我放逐归来后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完成的著作。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的规模很小,站在城中高处就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相识,起码也得脸熟;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治国者是哲学家,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并明了正义之所在。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让政治家变成哲学家,或者让哲学家成为政治家只能是奇迹——有人会想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出现过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确,他可称得上是一个有脑子的哲学家,但却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罗马帝国在哲学家的手里仍然向着衰落的深渊滑落。

    于是,《理想国》毕竟只是个理想罢了。

    亚里士多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可以说是柏拉图创办的学园的最大也是最丰硕的果实。

    亚里士多德生活的时代,正值极富创造力的古典希腊的末叶,他师从柏拉图20年,后来也像老师一样游历各地,充实自己的学问,并且也在雅典创办了一所名为吕克昂(Lyceum)的学园。吕克昂学园比之柏拉图的学园面积广大,拥有自己的运动场、图书馆,甚至还有自己的动物园和植物园。也就是在这所学园里,亚里士多德写下了大量著作,涉及的范围极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几乎无所不包,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各个方面亚里士多德都有论著存世,据说总量有近千部之多,可称得上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了。

    若从哲学而言,从亚里士多德死后一直到17世纪,将近2000年的时间中,经过改造的亚里士多德成为基督教经院哲学的基础,他本人的权威性和教会的权威性叠加在一起,不容任何人有任何置疑。而亚里士多德的多才多艺和他在科学方面的奇思妙想也和哲学方面一样,直到17世纪,几乎每一种科学的进步都是以攻击某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作为开端的。

    苏格拉底并非富人,他行走在雅典的广场走廊上与人交谈,在言语中启发学生,毕生树敌无数;柏拉图拿出毕生积蓄创办的学园只教授4门课,数学、天文、音乐和哲学,并不需要多大的场地,而且政治理念到处碰壁;亚里士多德和师傅、师祖相比可排场多了,不但政治上在雅典有超然而尊贵的地位,而且经济上不断得到远近城邦的各级官僚的资助,甚至远至亚细亚都有人时时惦记着他的动植物标本。于是,亚里士多德可以不用操心那么多身外事,他带着学生们在学园的花园里散步,顺便讨论各种科学问题,而后命人将其整理记录下来,这样逍遥的生活是他的老师和师祖无法享受的,而他和他的学生也由此被称为“逍遥学派”。

    这样的生活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一共持续了11年,到公元前323年,一切美好戛然而止,东方传来了不祥的消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死了。

    雅典人欢欣鼓舞,对他们而言,马其顿是外来的入侵者和压迫者,更是民主制度的践踏者,而今暴君死去,雅典正可以摆脱侵略者的阴影。反攻倒算开始了,矛头之一正指向学园中的亚里士多德。

    “渎神”的罪名与7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如出一辙,亚里士多德却不想做师祖第二,虽然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但他没有给雅典再次“杀害哲学”的机会,他选择了自我流亡,第二年他就去世了——死也绝对不死在雅典。

    雅典学院 拉斐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城邦里的智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h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