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普通人做不了圣贤,即便是圣贤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贤,而是经过事上练就出来的,修炼过程中自然也会犯错。
那么,确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犯错,问题是:人是否都有一个固定的犯错率呢?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犯错的比率都是一样的吗?比如,你上班迟到的比率与你开车因为自己不小心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是一致的吗?比如,你允许自己在做报告时犯一个数据的计算错误,觉的这个是自己粗心大意所致,下次改过就可以了。但,你会允许财务在计算你薪资的时候,不小心弄错了一个小数点,少给你算了1000块吗?你每个月回家总会有几次走错家门吗?
显然,有些错我们可以容忍,特别是自己犯的错,而有的错却不能容忍,特别是因为别人犯了错而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错。所以,出错数或出错率一定是人们基于某一特定事情的重要性的一个函数。人们对一种错误行为的关心超过另外一种。人们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人们愿意接受不完美的情况,而在另一些事情上,缺陷数必须为零。比如,在医院里,你绝对不允许护士“不小心”抱错你自己的新生婴儿。也不允许主刀医生“不小心”把止血钳留在你身体里。
那么,错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造成错误的两个因素:一是缺乏知识,二是缺乏关注。缺乏知识,我们通过一些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对个人的知识进行鉴定,知识可以被测定,可以通过培训、考核、认证,知识的盲区或误区可以被填补和修正。这样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但,缺乏关注则只能靠人自身来修正,只能通过对道德与价值观精确地再评估了。漫不经心、粗心大意是一个态度问题。
微软有一句话很打动我:“We hire attitudes,and train skills.”(我们招聘态度好的员工,然后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就是用三维视角看问题后得出的人才策略。所以刘润老师的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就是《成年人只能删选,不能教育》。态度只能靠在前期面试或试用期期间进行删选,只有那些符合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人才能留下来。
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如果对方不想改,你说了也没用。对方确实想改了,主动找你,你再给出解药。人教人,永远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人很难被叫醒,只能痛醒,只能被爱唤醒。谁痛谁改变,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更不能和他说道理。但你永远也无法改变一个根本不想改变的人。所以,作为管理者,当你遇到下属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企业里每一个员工都能关注每一个细节,极其小心地避免不犯错的话,就像护士避免抱错新生婴儿那样小心翼翼地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实现“零缺陷”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那么针对人的态度和技能,我们又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可以避免犯错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在通往“零缺陷”的大道上,怎样才能避免走弯路,怎样才能避开前人所踩过的坑?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