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得到上面订阅了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收获满满,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工具来进行自我分析,很有意思。
(2)
我们要改变,就要去体验新经验,放弃旧经验,这个旧经验就是我们的舒适区。舒适区的意思不仅仅说是我们感觉舒服的区域,而是我们过往的经验所形成的习惯性应对方式。比如说,某人习惯于不愿在人前发言,沉默寡言,即使心里有反对意见,也不愿直接面对面表达,这就他的舒适区,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应该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理智让他鼓起勇气去表达,但事到临头的时候,他又不敢了,他可能会很自责,但遗憾的是,这些自责和勇气并不能帮助他改善状况,舒适区不是那么容易逃离的。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计划要去好好健身,但最后大多情况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计划自己第二天要早起,调了几个闹钟,但闹钟最后还是唤不起自己的起床。
我们需要对舒适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心理学会把我们的内心分成两个自我,一个是理性自我,比喻为骑象人,另一个是感性自我,比喻为大象,骑象人和大象的力量是完全不对等的,大象是感性自我,它是凭着过去的经验而形成自我的习惯,代表了旧经验,也就是舒适区,想想这个比喻,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几乎无法靠对抗,凭着所谓的恒心和毅力来让骑象人对付大象,力量是完全的不对等。
(3)
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专栏中给了很具体的方法。
第一步,要能看清舒适区的本质,要让大象听你的,你得先了解大象,知道大象的痛点。作者介绍了一种方法,叫心理免疫X光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透视你心中的恐惧,找到大象的痛点。比如上面刚介绍的例子,在了解到你的舒适区是不敢表达,沉默寡言的时候,你要启动的第一点,就是明确行动的目标,要点就是这个目标一定是与行动相关的,而不能说是要很有钱,要很开心等,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设定的目标就是,要理性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点,找到与你目标行为相反的行为,比如沉默寡言,说话声音小,附和别人的意见等;第三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采取的实际的这些相反的行为有什么隐含的好处,舒适区的行为对你一定是有好处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好处是什么,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这样做,你所担心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哦,他可能担心的是如果说出自己的观点,会担心别人觉得自己说的不对,说自己蠢,而他不说话,就可以规避这些问题,这就是他停留在舒适区的好处;第四点,之所以他不敢说,是因为他的心里有一个重大的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如果我发表不同的意见,就会引发冲突。原来这个重大假设是在大象的心里运转的,骑象人通常只看到大象的情绪,但并不会清晰的知道大象在怕什么。通过这个X光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冲突。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第二步,小步子原理。我们想要改变的话,要尝试绕过大象的舒适区,不要一步迈的太大,而要小步慢走,逐步形成新的经验,这样就能让改变变得有可能。
第三步,环境场原理。我们要有场的概念,比如你在家里就不会想去工作,但在工作的环境中,你就会全力的投入工作,或者你在家里不愿看书,但去到图书馆就会很积极的阅读。这些都是环境场的影响,大象那么强大,如果我们要试图去改变,需要解除这个环境场的力量。
第四步,情感触发原理。所有的改变,都是源于你真正的爱自己,你爱你的大象,这是改变的根本动力,而如果是不那么爱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使劲的去鞭策你心里的大象,那永远也无法触及真正的改变。想想自己,你是会厌恶憎恨自己,还是会爱、同情、期待自己呢。大象是你的情绪自我,你要爱他。爱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