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劝和帮衬

作者: 壹号二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06:01 被阅读0次

      一、 劝和和帮衬

      母亲有个妹妹,我叫姑姑,印象中姑丈极少到我家来,倒是跟我那个叔叔关系比较好,可是若干年因为一些琐事及经济关系,我这姑姑跟叔叔有了矛盾,最终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互不相认。是父亲放下跟叔叔的成见,一次又一次的劝合她们。在表弟因肾衰病症时,一家遭受苦难折磨时,整家状况急剧下降时,父亲给予大力支持。带领我们一家里里外外在精神物质都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全力支持,支持力度远超过她一家所想。

      最终,姑丈不止一次落下泪,我见他泪流满面,对我们说,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都没想到,最终,站在边上,一直支持关心他们一家的是父亲。父亲也重来不拿这事说事,只对我们说能帮一把是一把。

        二、子女的辍学与求学

        父亲,没给我讲什么大道理,但是我在几个兄弟姐妹当中(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是老小,姐姐大我九岁,哥哥大我七岁)在父亲身边最多最长的一个,也是跟着父亲干过最多农活的人。虽然我是最小的,但干的家务活恐怕比我的姐姐哥哥合起来还多。

        倒不是哥哥姐姐懒,只是他们老早就辍学外出了。听说姐姐当年读书还可以,因初二那年有一次几十块学费搞丢了,从此姐姐就与学校无缘。当时爷爷因为身体原因已退休在家,对于当时来说还是有点经济条件的,也不知道为何并没有给予实际性帮助。等父母再次筹到钱,姐姐已不再回学校了。

        就算如此,也极少听到父亲有过抱怨。偶尔听母亲提过,父亲就会说:“少说少说”。而哥哥是自己不读了,在群里征兵的时候,自己跑去体检,16岁的他体重100斤都达不到,回来猛吃后又去了,勉强达到了。直到被通知去部队报道的时候,父母才知道。 一直劝说哥哥再回去读书,哥哥很坚决说;“不读了,不想读,再读不仅是浪费时间,还会学坏”。就这样拗不过哥哥,他就这样去了部队。

        在一次,跟母亲闲聊时,刚好提到哥哥当兵的事。根据母亲的回忆,在临去部队还在劝说哥回学校读书。到后面问他为啥去当兵,哥哥来了一句让母亲至今都会泪流满面的话。他说:“部队可以天天吃米饭!”就这么一句话,让母亲心痛又自责、泪流不止。可在当时的情况,已是他们能做的最好结果了。

        作为85后可能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种感觉,更别说现在的孩子了。也就这样哥哥去了部队,姐姐辍学开始了打工生涯,而我就开始了,跟随父亲左右的童年少年的生活。直至我出来工作。哪怕是读了大学,我每隔一两天必定会打电话回家,有时候是每天打。暑假一定会回来跟姥爷子一起在田间劳作,因此每年暑假我都是换一身肤色回学校。

        也许是因为如此,即便如今,我对于乡村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愫。觉得乡村特别真,尽管它有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依然特别的向往,我想我还是会回去的。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父亲(二)——劝和帮衬

    一、 劝和和帮衬 母亲有个妹妹,我叫姑姑,印象中姑丈极少到我家来,倒是跟我那个叔叔关系比较好,可是...

  • “帮衬帮衬”

    木门堡的时间大概要比外边的世界落后一个时辰,这缘于那杂草疯长的高墙,幸亏高墙转角处塌了一个豁口,早晨的光亮从哪里早...

  • 邹康我该去向何方

    邹康和母亲是来寻父亲的,父亲作为幼子,一无祖父母帮衬,二无亲友相助。于是他只读完了初中便辍学离家,广州深圳的电子厂...

  • 劝和

    爸爸妈妈今晚闹得很不愉快,儿子教爸爸怎么向妈妈求和,基本台词模板都帮爸爸设计好了---“亲爱的老婆,我怎么怎么爱你...

  • 劝和

    劝和据我理解就是两边和稀泥。 只是劝和不适用有隔夜健忘症的人。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 老公的同事二牛是个老实爱笑的...

  • 劝和

    文/原创 富、民、文,和、自、平,公、法、爱,敬、诚、友。如若我不去补充这十二字的具体内容,并且用生活经历...

  • 劝和

    如果家里一有牌局牌,就会凌乱不堪。 我下班回来,见厅里干净整洁,老刘在厨房做饭。便问老原话:“下午没打牌?” 他实...

  • 劝和

    劝和 兄弟相扶持, 姐妹本互爱。 事过了无痕, 唯留真情在。

  • 劝和

    壹 接到竹笙电话的时候,李立正轻轻地摇动着杯中的红酒,红色的液体荡起小小的涟漪,像一块块红色的幕布掀开又落下,掀开...

  • 劝和

    同事琴和老公冷战了快三个月了,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屋檐下出出进进,各不搭话,咋熬的这么久,心里不难受吗?人不煎熬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二)——劝和帮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o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