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体育教育
科比的“曼巴精神”,也许你没有同感。

科比的“曼巴精神”,也许你没有同感。

作者: 艾拉夫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23:08 被阅读0次

    “曼巴精神”

    “听了那么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最根本的是我们所听到的,没有变现为行动力。

    或是,没有能力变现为行动力。

    科比在NBA拿到过5次总冠军。初涉影坛,便凭借《亲爱的篮球》斩获奥斯卡金像奖。科比说:“曼巴精神还在我体内,我仍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只不过不是打篮球了。”

    科比著名的凌晨四点是很多球迷都知道的故事。

    记者问:“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摇摇头:“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说到这科比笑了,“究竟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科比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偶像,被视为精神导师。他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曼巴精神”。

    然而“曼巴精神”到底应该被奉行为怎样的存在?

    3月5号科比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我的一个朋友,他是科比的粉丝,在第一时间告诉我这则消息,并表达了他因此感到无比激动。然而就在上周我们还一同探讨过曼巴精神。

    他说:“一想到科比,我就想凌晨四点起床看书。”

    我问:“那你做到了吗?”

    他说:“最近一段时间行动力很差,买了一堆书,可是一本都没看完。写好的计划也一直没有实施。”

    我问他,“那你最近在干嘛呢?”

    他说:“心里忙着,实际上闲着。”

    我又问他:“最近没有让你稍微有点紧迫感的事情吗?”

    他回复说:“有,最近写了一篇稿子,时间很紧迫,被催得紧。”

    为了确定,我问:“那你是写完了吗?花了多久时间?”

    他说:“一天,精神很集中,很快就完成了。所以又闲下来了。”

    我问:“那你四点起来过一次吗?”

    他说:“起来过两次。第一次坐起来了在床上看,看睡着了。第二次,总结了第一次的经验,起床后先洗漱,在书桌上坐着看。可是看着就觉得有点痛苦,有点冷,看着看着又睡着了。”

    听他这么说,我就好奇了:“是不是你看的书特别无聊?”

    他拍了一张书的封面给我,是高德拉特的《目标》。我问他:“你为什么买这本书呢?”

    他说:“我无意中听说了这本书,看了简介后,我觉得我需要这本书的知识,所以就买了。”

    我说:“所以你看书都只看对你有帮助的书?”

    他回复我:“说实话,这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

    所以,我们的对话,说出了两个重点。第一:他在模仿曼巴精神。第二:他所做的事情不是他所热爱的。

    这就是“听了许多道理”,但没有变现为行动力的原因所在。

    “曼巴精神”的意义

    有一部励志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2006年上映的《当幸福来敲门》。在影片中,完全没有股票知识的克里斯靠着毅力在华尔街一家股票公司当上了学徒,为了学习股票知识,他在儿子入睡后看书。每天5点前要赶到救济处排队才能有一个落脚之处。

    影片主人公表现出的精神也像极了“曼巴精神”。

    科比的曼巴精神在向外界传达几种行动指南:对你要做的事保持专注、对你所要做的事投入时间、对你所要做的事变得勤奋。

    因为是凌晨四点起来去做某事,这个简单直接的讯息是很容易模仿与操作的。

    但要坚持下来,不能仅仅依靠对偶像的崇拜。也不是依靠一张计划表或时间管理。甚至你都不能依赖你的意志力。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真正的行动力是不需要使用意志力去坚持的。”这句话极为打动我。我的理解是:当你需要动员毅力让自己坚持下来时,可能你并非真的喜欢此事。

    总说人们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擅长的东西,其实,就是要激发出自己的热爱之心。让你狂热、奋不顾身的那件事到底是否存在?

    不管有还是没有,你都要试图找到这件事。可能只有这件事才会使你发光发热,即使它没有为你赚到财富。

    就好像我的朋友,在凌晨四点去看一本压根不吸引自己的书。

    他只是在挪用“曼巴精神”,他只是在效仿科比的行为。因为,科比这么做而获得成功过。

    我们总是会依赖榜样的力量,或者信赖权威的力量。

    你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会信服“凌晨四点”呢?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位经常凌晨四点就起床工作的人,当你遇到科比的故事时,你会觉得在勤奋这件事上“我们是一类人。”但如果你不是,你就会“想要成为这种人”。

    正是这样的思想模式,通过复制别人的行动而实现自己的生活,才真正阻碍了你的行动力。

    克里希那穆提曾对这种思想来源做出过解释:“我们总是怀着恐惧和希望在听,我们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启蒙,而无法靠自己去觉察和理解。但从不检视一下为什么会渴望找到一个能指导我们的人。大部分的人会臣服于权威,是因为这能带给我们一种确定感,一种被保护的感觉。”

    克里希那穆提还说:“自我觉察是非常艰难的事,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偏好虚构出来的简便方法。”

    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容易选择依赖别人已经做好的简便方法。就像有人开了一家卖鸡排的店,因为生意好,接着又有人来开第二家,第三家。还有我们中国有名的品牌模仿力,买年货的时候去买糖,看到一个和大白兔几乎一样颜色的包装,拆开看里面,呈现一种透明的塑胶色。如果不看包装,只是吃到嘴里,你立刻就能觉察哪一个是正品。甜味不一样,奶味不一样。但是这种糖因为价格便宜,不少人买。

    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那已经被证实是一条可走的路。一旦走的人多了,总有人要被挤下去。——所以衍生了竞争。

    所以那些抄袭的做法,几乎没有创新成本,只要照做就能赚钱。

    可是当我们运用在生活中,一味复制和模仿,制作成我们的时间管理,计划表去执行时,我们以为照做会带来想要的成功,但也会带来极大的失败——让你看到自己的行动变现力有多么差。

    所以无论接触到哪种励志精神,我们都要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使别人能够如此努力?

    我想“曼巴精神”的存在意义,不是告诉我们,也该凌晨四点起床去做某事。而是当我们决定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那就付出自己的全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神。

    科比在退役的告别诗中对篮球写道:“不是因为挑战在呼唤我,而是因为你在呼唤我”。我想这就是凌晨四点真正的答案。

    “热爱之心”的重要性

    “为什么去看一本书就一定要在此刻对自己有作用有帮助呢?”

    就像我的朋友,他并不想看《目标》,只是又觉得自己必须看。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多看书”,成为了一种生活指导,一种行动哲学了呢?

    有一天,在淘宝买书时,看到一个买家的评论,令我印象深刻,他留言道:书的质量很好,从现在开始要认真看书了,一共买了13本,计划要每个月看完一本。

    是不是想知道他现在是否完成了这个目标?

    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为什么设置这个目标?原因是什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功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看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成功了。像微信里有很多讲师和老师在售卖的课程,标题写着三个月速成演讲,三个月速成练字法...等等。这些标题代表着:时间短、易掌握。并把自己的成功案例写出来激励大家——我用这方法可以,你也可以。

    这个社会太浮躁,功利心太强烈。不仅要成功,还要很快的成功。

    在某个微课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25岁资产500W,操盘3个天猫店销售过亿》,确实有很多人在很年轻的年纪里就创业成功,或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这就是别人的生活。最近《红海行动》的电影口碑很好,销量也很好。整场电影看下来惊心动魄,很让人入戏。就看到有人评论,卖得这么好,分了不少钱吧?演员一场电影的钱我们要努力多少年才挣得来?——这是不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浮躁是因此而起的。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取得的成绩。却没有看到他们为电影所付出的。据说,《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在选角时,看见杜江的照片便直接把他淘汰了。知道落选后的杜江想尽办法联系导演,争取到了徐宏的角色,为了塑造军人的形象,杜江选择了健身,21天练出了腹肌。这样的带有“短效的数字”同样会刺激一批人跳入腹肌训练的阵营,也许30个人进去,可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只有1个,或者全军覆没。当然,如果跳进来的这批里有“热爱健身和运动”的人,可能会坚持下来。

    在看宣传短片的时候,看到张译拍这部电影脚骨折,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后面忍痛继续进行。他们之所以挣这么多钱,也因为他们做了那么多事。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名气,也因为他们在做那些事的过程中付出了努力。科比说:“当你做出一个决定,并且告诉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做到时,你千万不要惊讶最终取得的成功。”如果我们打开新闻看到张译脚骨折后,放弃电影不再拍摄,那你还会继续支持他吗?很可能会消极、负面性去评价他。

    科比也曾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多次带伤作战。我想,这还是因为“热爱”,让自己可以继续去拼搏。一定是因为篮球的本身呼唤他去这么做,而不是为了表现出“曼巴精神”。

    曼巴精神,正是在他面对挫折、争议、负面评价中的行动里不断衍生的。他对待事情的态度,处理的方式。而当我们将科比视为精神偶像的同时,我们按照他的精神指导去执行时,我们可能是为了表现出“曼巴精神”,顺便把凌晨四点的黑夜拍下来,发到朋友圈。

    我们就这样迷失在自我努力的假象中了,也迷失在别人的成功里了。

    当我们就连看一本书也变得唯利是图的时候,我们的心又是怎样的浮躁呢?在追求什么呢?

    如果只是因为这本书对自己有用就强迫自己去看,又怎样享受阅读的快乐呢?阅读真的存在快乐吗?也许只有真正喜欢阅读的人了解,而且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有的,将自己置身在阅读的世界里与自己沟通。有的,因为捕获到知识而快乐。有的,因为在不同的知识领域里得到成长而获得满足感。我相信,阅读感所有的不同,仍然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阅读有时候它更像一个朋友。我相信篮球对于科比,也有这种感受。

    跟自己独处的时间里,你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科比说,退役后要通过写故事来分享他想传递的东西。他说之所以还能从凌晨四点起床写作,是因为:I love do it。

    所以有了奥斯卡金像奖。

    科比找到了他的热爱所在,他的激情所在。所以无论他在这个领域是否能取得成就,但因为找到了所热爱的事情,生命的激情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找到了所热爱的事情,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属于自己的曙光才会在某一刻到来。所有爆发性的成长,都是缓慢酝酿而成的。绝不是突然就会了,就好了,就掌握了。

    只有热爱之心,才能驱动我们坚持,有勇气应对困难。不需要依靠意志力,我们内心深处有一丝平静,井然有序做着我们认为喜欢而不需要立刻得到回报的事情。

    立刻成功,立刻得到回报,是造成我们浮躁的初始心理。

    这种心理,要求我们设置更高的目标。在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时,就会寻找榜样,寻找权威。对别人的思想产生依赖。后来我才明白——为何依赖?是因为你看着他们的经历以及成长过程的成功,因此你也去训练自己,沿用他们的方式。你看他们早起,你也早起。可实际上他们早起时,心里是兴奋的,因为他们有等不到天亮就想做的事。但是你早起后,昏昏欲睡,就会感觉这种方法挺折磨人的。

    你会发觉继续用这种方式要求自己看书、锻炼、完成计划是很困难的。并不是看书、锻炼制造了困难,是你沿用的方法加深了困难。可能我们把目标设置为:“每天晚上睡前看半小时”,更容易实现。

    所以达不到别人的成就,就不能因此抱怨。因为别人的实践方式更严格,牺牲更大。别人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牺牲,更多的原因来自于“热爱”。

    当你真正有一件热爱的事情,并且能够去做,有机会实践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到被释放。如果你无法体会这句话,那我们说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你有机会去自己喜欢的城市或国家旅行,而且免费,得知这个消息时,爽吗?真正去旅行的时候,心情不是被释放了吗?

    “如何找到变现行动力的钥匙”

    李笑来老师曾说:“时间无法管理,我们能管理的是自己的注意力。”

    在当下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完成哪件事上。

    但生活大多时候要面对的是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这些事占据了我们80%的生活,可只有20%的人处理得很好。

    而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很可能就是你设置的计划表,那些要学习的技能包。比如一年里学会做饭,一年里学会英语,一年里瘦多少斤......

    这些事既然出现在你的计划表中,就意味着对你的生活而言是重要的,但也许没有那么紧要。所以你时常放松自己的计划,没有严格去执行。或者你想要执行好它,于是采用了某种精神指导来行动。但我们要切记的是,别人的精神指导或许会激励我们成功走出第一步,但是后面的无数步、无数困难,都要依靠我们的热爱之心。

    如果你根本不喜欢运动,但你的目标是通过运动减肥,要瘦10斤。你很难说服自己去运动,即使你去了,你也不快乐。因为你不喜欢。人类就是那么自我的物种。

    所以如果我们要实践成功,完成计划,我们要筛选出哪些事是我们真正热爱的,不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去做,我们要倾听内心的答案。你不喜欢阅读,就不要强迫自己看书,更不要强迫自己看一本自己压根不喜欢的书。你想要阅读——那就不要说我是为了从中得到什么,或是对自己有用。你想要阅读——是因为你喜欢阅读。或是那本书引起了你的好奇之心。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自我一点,完全的自我,听从内心的热情。因为只有这份真实的热情,才能释放生命的激情,令我们对生活、对所做的事投入爱。

    热爱之心就是指:我们可以为这件事付出爱。当我们的心中充满爱的时候,我们将变得敏感、自然、好奇、坚定而有勇气。

    科比在球衣退役仪式上曾说:“那些早起的时光,那些熬夜的时光,那些努力工作的时光,那就是梦想。那不是目的。”

    不要让你的早起工作、熬夜完成,变成了“是为了得到什么才这么做”,只是因为爱。当我们心中对某件事有着真挚的爱时,一切都会变得平静。你就会全然接纳:有些事急不来,有些技能的训练过程就要一天天积累。

    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当你怀着热情全力做某件事时,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有一种精神指导是令我们不会迷失的,试一试,去创造自己的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比的“曼巴精神”,也许你没有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oo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