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将家庭教育分门别类而出,衍生出专门的“育儿心经”学派,“培养孩子行为习惯”讲坛,“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沙龙等,从未闻之。现代人越来越重视教育,抱着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的责任心,与儿童教育相关的产业,早教、亲子班、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旨在培养一个出人头地有出息的人才,此路风靡一时,家长信心满满上阵,没走多久,顿觉竞争压力太大,欲速不达,心力交瘁,回头重新审视为什么出发?到底何为追寻所在?于是乎,“亲子关系”一词所听所见更为频繁,成为所谓重视教育之根本的有观念家长的口头禅。这一观念之改变,可喜可急。喜则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觉悟到孩子人生的幸福指数不是仅仅靠能力和名利就能决定;急则还有一部分家长只是人云亦云,以为亲子关系培养就是多参加一些亲子班、亲子活动,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就行了,其实还是没有弄清楚亲子关系的真谛,而只是将它当做一个掩盖自己不是急功近利一类的托词和挡箭牌。那么究竟什么是美满的亲子关系?又怎样培养出美满的亲子关系呢?在进入这个主题前,有三点需要我们达成共识。
第一,生而不养,实为过,养而不教,为之大过,父母自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固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所以为人父母,除了有生养关系,教养关系也同等重要,这里的教养关系,其实也就是亲子关系。
第二,做好一个“人”,实乃安身立命之根本,不可小觑。我们要教养出的是一个人,父母首先自己就要为“人”。孔子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便是明晰了做人的根本。
第三,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真正中国人,而不是一个可英可美没有根的异族。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不是名义上的中国这个国度,而是中华文明的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及道德标准,历经五千年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是真理。那么要培养真正的中国人,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理解中华道德传统,站在文化的高度,找寻亲子关系的根基所在。
亲子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取决于父母和子女双方,最终是否能实现美满,二者都应尽到各自的责任才行。但子女最终会成为一个具备良好品德的人,还是一个只受本能和冲动支配而不知善恶的禽?决定权在于父母,所以接下来主要从父母该怎样做进行阐述。
人是观念动物,具备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亲子关系。以上三点如若我们能达成共识,那么接下来看看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每个人都会成为未来的父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视日后的教养关系,那么从最开始伴侣的选择和婚姻的建立上就不会随随便便。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从慎选配偶,健全婚姻关系开始。婚姻遵循现实原则,而不是凭恋爱时的一时冲动。两人若是有意结为夫妻,至少在婚前对亲子关系达成若干共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利于未来的兴家教子。真正结为了夫妇,也有一定的要求。夫妇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要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先摆正夫妇关系。做到两点很重要,第一,在子女的面前尽量以父母的角色来呈现,而不是夫妻,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建立父母教养的权威,二来也是给子女以身作则为人父母;第二,父母要有合理的角色分配,比如父严母慈就是其中一种,旨在在共同的价值观下,父母可以一唱一和地起到教养的目的。现代大多数只要一两个小孩,所以等到真的决定生小孩时,很多父母还是会有优生的观念,这一点也算是一大进步。在胎教时,父母就需要注意言行举止,所听所看都要有所选择,用十足准备热烈欢迎的态度,迎接小孩,让他在未出生之前,就感受到人情温暖的关怀。那么小孩出生了,教养成人便是最好的优生方式。父母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我们要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但不代表放任不管。自然的部分不加以干预,但是不自然的部分应加以禁止。什么是自然不自然?举个例子,小孩生来就有无限的潜力,热忱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爱好实验的探索精神,做父母的不必急于求成,用知识技能的丰富,指望培养天才,我们要做的是启发他的潜力和智慧,至于将来怎样发展,有哪些成就,子孙自有福分,父母也操心不来。但是子女在这个环境中习得的观念、习惯、态度等又是做父母需要教导和关注的。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性,错误观念,父母不能让孩子自然发展,抱着长大了自会明白的观念,这样就属于放任不管,没有起到很好的教的责任;第二,父母对子女有爱就应该有限,如果没有限,就是纵容和溺爱,那么有限的限是什么呢?就是品德行为。教养子女要有一定的品德标准。父母可以将双方共同的教育观念和守则列举出来,作为家规。比如仁义为做人之本,孝悌守信的品德从小就要灌输和培养,要告诉孩子德本才末的信念,具备这样信念的小孩,长大成人了不会忘本,即使长大了毫无成就,至少会活得有爱,也容易幸福,比如教导效法祖先,用祖先的力量来教导,往往比父母天天在耳边念要有效得多。多跟孩子讲讲列祖列宗的高尚品行,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家族的荣誉感,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榜样的力量,比如教导孩子从小学说中国话,学写中国字,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来滋养下一代,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第三,教养子女要制定长远的教养计划,并且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子女在经历中学以前,中学阶段,大学时期三个阶段时,父母的教养方式都要及时作出调整。比如在中学以前,0~3岁,以品德和生活习惯养成为主,3~6岁,培养孩子优美人格和健全体魄,并且教导子女养成不要自己欺骗自己的良好习惯,6~12岁要关注孩子入学后心理变化,并且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中学时期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过程,尊重孩子好奇求变的个性发展,但也经常表示关怀并利用机会交谈,随时纠正子女的偏差观念。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治的精神也在这个阶段,父母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孩子从依赖到自立。大学时期奠定子女的社会化发展,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知识观,从选择科系及后续一系列的人生选择着手。在这些阶段的调整中,父母一定要提前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对子女将来的造化报以平常心,但该父母履行的教养责任丝毫不得马虎。
第二,父母首先要做好“人”,才能教养出真正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要建立良好的家庭,父母各自修身尤为重要,用什么修?修什么?用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来修,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父母需注意两点:第一,做人最要紧的就是生活,掌握知识不如学会生活,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子女的榜样。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一言一行,都有无限的智慧。弟子规,三字经中阐述的做人基本准则,应成为每个人遵守的规范,用古圣先贤的智慧来修为,一定不会错;第二,父母要理解教育中的变与不变。生活方式可以变,但生活法则不能变。现代社会不一定要逆历史潮流,故步自封,用过去吃尽苦头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现代生活,但在精神方面,做人最根本的进德以修己不可丢。首先父母有了持经达权的观念,在教养上就会做到用细心整理的价值观作为“经”,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权”变。
第三,培养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首先要了解中国人。要了解中国人,光靠生活方式行为举止来判断完全不够,甚至摸不到边,要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琢磨出道的意味,便真正能看到中国人的质。地球村带来了资源共享的现代化,也带来了文化的一体化,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物质上的大鱼吃小鱼,造成文化上的侵略和灭亡。所以家庭教育培养真正的中国人,是有效保存中华文化的途径。但靠现世盛行的美国文化,英国文化,能教出真正的中国人吗?答案显然。所以父母需注意两点:第一,父母要了解中华文化的智慧和根本,了解中国的家庭和西方的家庭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味追求西式,生搬硬套,不了解文明和环境的差异,只会培养出一个没有根基,更谈不上民族认同感的异族,这样的孩子长大即使成人,能指望他报效家庭,报效祖国吗?更别提能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了。不大义灭亲,祸害家人算是谢天谢地;第二,不做神父母,鬼父母,做好人父母。父母不是神,就一定有不完美,有需要学习的地方,抱持这个信念,父母就不会在子女面前硬撑为一个教导者居高临下的角色,反倒以自谦和反求诸己的心态,同子女共同学习,这样的亲子关系岂不更加和谐?父母不是鬼,不要用恐吓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权威,这样只会吓到孩子一时,但往后会怎样,很难讲。真正的人父母,从伦理道德为出发点,接受自己欠缺的地方并不断改进,也接受孩子还不完善的地方,亲子关系没有十全十美的,即使用心教育,教养有方,最终子女是否如愿所偿,尚且有太多的变数,但这也不代表干脆不管,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接受不能做到的,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在不圆满中追求相对的圆满,向来为中国人立世之本。
教养的一方—父母首先能做到以上所述,相互的作用力就会在子女身上显现。现世报,亲子关系是最为直接的。有好的父母以身作则,做子女的典范,就有好的子女孝贤父母,为家族争光。父母子女各自实现美满的人生,双方产生的关系——亲子关系,自然也会和谐美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