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问我的学生一个很俗不可耐的问题:理想。
每个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理想是一个目标,或是多个,理想也可能是欲望,你不要以为,欲望就俗气,其实欲望也是使人前进的动力。圣人教我们“中庸”,同样,智者也叫我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也是一种境界。
如今是中秋节,又到了吃月饼赏月、看嫦娥玉兔、品吴刚捧出的桂花酒的时候了,人们该休闲、团聚了吧?
不然。
昨天看到陈庄以北,两辆豪华婚车撞得稀里哗啦的,横在路中间,交警都出来疏导交通。谁赶上这档子事,谁得郁闷死——这正应了那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不,今天下雨,赏月可就成了大问题了!
看看今天,人们总是神色匆忙,不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还是自行车,甚至行人,都挂高速档。到了红绿灯路口,越是年纪大的、没文化的、胆儿肥的、修养差的,越是勇往直前——反正你不敢撞我,我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你不能!是啊,交警指挥交通,都是指挥机动车,什么时候指挥一下行人试试?现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多数都是行人——和他们的狗,电动车——和他们的孩子。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得几回,喝杯茶去?——不行,没时间。为了自己的追求,人们可以为忙碌搬出千万条的理由,当然也从不缺乏忙碌、吃喝的理由。
面对此情此景,不得不感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是会忙,但不会享受生活。
人生的幸福来自两种需要——物质需要和灵魂需要。物质关乎生理,精神关乎灵魂。只要你存在,你就会面临着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需要只是一道永远无法填满的沟壑。如果你选择追求物质生活,那你生活又有何意义呢?
我给我的学生讲过一个故事:苏格拉底带着学生到一片麦地,让学生沿着一垄走下去,不要回头,然后找到一穗最大的麦穗。
结果可想而知——欲望让人判断失误。
苏格拉底在告诉学生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错误,但你只能得到相对大,而几乎不可能最大。“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了成果要及时收获(譬如偷菜游戏),期望值不能太高,欲壑难填,否则,只能留下遗憾。很多人在股市打拼多年,几乎一无所获,甚至负收获,即是此缘故,不知道见好就收。其实大家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道理,可是,温水里的青蛙是不愿意跳出来的,等到明白过来想跳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了。
苏格拉底走在雅典街头,看到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他只说可惜他不需要这么多的东西。中国人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佛陀提出,生命是痛苦的,而痛苦的总源头便是人生的种种贪欲与执迷。叔本华更是看透人生,他说:“有欲望便有痛苦,而当欲望得到满足,痛苦却又被倦怠所代替,这样人生就如同钟摆一样,总是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来回摆动。”
人,是矛盾的合成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方知荣辱”只是人类的初级追求。也许有人会说,我穷得没有精神追求了。对此我想说,在物质生活方面,你再穷也不知要比二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要好多少倍!
物欲追求也好,灵魂追求也罢,人活着总得有追求,每人有各自的活法,我们不能强求什么的。
记得有首古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物欲压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确实,没有物欲盈心,幸福也就多些。因为,幸福只在心中,它只属于灵魂。
杭州灵隐寺有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道出了处世真谛。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半,也在告诉人们,心态要宽松、从容、豁达、大度,和“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有同工之妙。人生也是一样,如意者十之一二,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能期望值过高,否则可能失望越大。明末清初的李密庵,曾经写过一首《半半歌》,内容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看过了,境界不一样了,能放下很多。我父亲就是哲学家,他曾经说过:“人生一世,吃穿二字,日图三餐,夜图一眠”。
人生追求完美并没错,但越是追求完美,越会留下很多遗憾。这就是哲学的两面性,当你面对阳光,背后就是黑暗。长颈鹿有个子高的优势,梅花鹿有跑得快的长处。调整心态,从“半称心”里,才能悟出些许哲理,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淡泊的看待荣辱得失。乐观者看阳光,豁达者看星空,悲观者只是盯着黑暗。刻意追求完美、追求辉煌的人,可能一生有千万个不称心、不如意,平心静气、胸无杂念、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将收获千万个幸福的满足。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如果胸襟宽广,才会处变不乱,临危不惧,才能活得坦荡,活得快意,活得精彩。
有些人年纪轻轻,心事重重,头发灰白;有些人,年纪不大,头发凌乱,枯萎发黄;有些人,正值盛年,头童齿豁,身材臃肿,步履维艰;有些人,耄耋之年,满头青丝,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心态可能是决定性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生活质量自然就高了。
以前评职称的时候,我都特别淡定,就好像我是吃斋人、念佛人、得道高僧一般。折腾得多了,不是很在乎,不管评得上,还是评不上,我一样好好教学,一样和我的学生在课下乐呵呵的——道行很深的样子。
有句话深深扎根心中:“工作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本阁下自认为活得还算洒脱,拿得起,放得下,腰杆挺硬,没有被一些琐事压垮。“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外之物,不要计较太多。多想想自己拥有的,不想自己没有的,什么东西放不下?
我女儿——一个不算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也算不上卓越的当代大学生——但她永远是我的骄傲的——曾经说过,白痴儿童欢乐多。可能是无欲吧!
古语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赞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