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用户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更广泛地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能够随时将大脑从“专业模式、专家模式”切换到“用户模式”或者“傻瓜模式”。
飞利浦有一款空气净化器,购买时附带四层滤网。但这四个滤网并没有分开包装,而是提前安装在机器中。
这样,用户拿到设备后,很自然地直接插上电源打开开关,就认为设备开始工作了。殊不知由于那四层滤网的塑料封套没有拆除,根本起不到净化效果。机器开始工作前也不会检测到这个问题。
这导致很多用户几个月后试图更换滤网时才发现问题。
尽管设计者也做了告知工作——他们在电源插头上粘贴了一个小小的黄色标签,并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提示用户要先拆除滤网塑料封套。但问题是,那个小小的黄色标签用户很容易忽略,也很少有人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才开始使用产品。
这就是用户思维不足,而导致用户体验出问题的典型案例。
二
《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写到:由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难对你所表达的思想组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
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甚至学员。
表达者由下而上组织内容,从一个具体处出发,联想到另一个具体处,再分类、总结,找规律。从句子出发,到段落,再到结构。
而受众则被假设为对接下来要接收的内容毫不知情,那么最适宜的内容组织顺序,是由上而下,结论先行。受众在获得信息时,会由已经存在的经验出发,逐步拼接并调整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是,受众限于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往往会产生误解。
因此,当一方做出表达时,需要考虑方式。
在考虑方式时,第一影响力就是用户思维。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
三
从产品设计到作品呈现,从营销方案到爆款,从作者到读者,从厨师到食客,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需要有用户思维。给目标画像,针对用户按需设计。
一堂课也是一个产品设计。
教师,是表达者,需要考量到受众——也就是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
十几年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以及数年专业发展,成就了一名教师。学生,白纸一张,对接下来40分钟要学的内容毫无概念。
在智力不对等、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表达者如何才能让受众接受内容不产生误解?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内容不产生错误理解和遗漏?
四
产品经理可以走进生活以提高用户思维,写作者可以让行文结构符合读者理解,可是课堂呢?
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蹴而就,更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呈现不同的课堂。
教学,是最难的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