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的这样的一组漫画,一群人背着同样大小的梯子向前走。途中有人不堪重负,丢掉了负重轻松的超过了许多人,有人把那些梯子给拆去一些,减轻了负重他们也同样地超越了一部分人,走在了前面。
走到一个地方,前面有一个障碍挡在了前面,那些空着手的人被挡在了那里,后面那些背有梯子的人可以借助梯子轻松的迈过障碍。跨过障碍的人又继续向前走,前面又遇到了更大的障碍,那些减去负重的人被挡在了那里,后面跟上的那些负重的人因为梯子足够长,跨过一个个障碍,把那些当初减负偷懒的人都远远的抛到了后面。
从这些漫画中让我想到了今天所遇到的那些困难,可以说在别人来看根本就不是什么困难,可是对自己来说却很难跨越。就以说英语这一件事情来看,至今还不能阅读英文资料,只是每天坚持练习说上一两句英语,照这样下去,想要流利的使用英语,还是不可能的事。
熟练地运用一种语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单词为基础,就像我们说汉语,如果没有上学期间从拼音开始学,还有在这个说汉语的环境,才得以能有今天相对熟练的运用听、说、读、写来完成基本应用。
由那些漫画到学习语言再到熟练掌握某项技能,都是可以用熟能生巧来实现学为己用。那么学习某个技能与放弃的区别,也可以用勤奋与偷懒来衡量,越勤奋,就可能越有收获,越偷懒,就可能一事无成。越有收获,就会更能增加自信,就会对所做的事情越有兴趣,相反,越一事无成,就会越消极,越消极,就会对所做的事情越畏惧。
勤奋与偷懒所得到的反馈,同样会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正向的反馈越多,就会越积极,负向的反馈越多,就会越消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于成败得失再看重,就会使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抉择。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还没有建立好足够强壮的防御系统,很容易被自己的小聪明左右,就像漫画中的那些偷懒的人一样,会想着用走捷径的方式超过别人,却没有想到,那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常常会出现。
看到了这样一句话,Think less of gain or loss as long as you go aⅠl out and have clear mind.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样一句似鸡汤文的话,却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竭尽所能地去付出了努力。
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教授让他的学生做一些看似与科研无关的事情,这个学生自以为教授故意在刁难自己,于是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教授的团队。另一个学生听说后,主动上门找到了教授,对教授所安排的工作任务总是事无巨细的完成,结果在一次看似偶然情况,他发现了工作中的一个奇妙现象,然后就对这一奇妙现象仔细研究,最后在教授的帮助下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那些勤奋努力的人,总是能在努力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些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机遇。在每个人都渴望机遇的时候,却有一些人没有那么奢望机遇,而是用勤奋与努力来实现无愧于心,最终实现不了人生超越。
勤奋与偷懒是一个反义词,却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当觉得想偷懒的时候,就想一下,如果今天放弃,明年会不会为今天的不努力而感叹。有人总是会感叹命运的无常,却不知道如何握住自己的命运,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身上。
人总是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这乃是人性使然,要想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唯有去勤奋与努力,才有守得云开见月明。抛弃那些偷懒的行为,虽然那也是自己的本性,但是也可以通过勤奋来防止它出来捣乱。
道理一说出来,听到的人都知道,就是做起来有些难度,也正是有难度,才让一些人最终超越了大部分人,最后活成为了别人口中的传说。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通过勤奋的付出,可以让你在未来变得更优秀。
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但是还需要有勤奋来辅助对志向的完成,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勤奋的时候,只否抬头看一下前面还有多少人在躬身前行。我们习惯于看到那些得奖者在奖台上时的喜悦,却总是会忽视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勤奋的人始终不会用偷懒来为自己减负,只会用不断的努力来提高个人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够担负的更多,获得的机会也更多,通过不断地向上成长,离成功的距离也会更近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