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由印度作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国作家埃斯特.迪弗洛共同著作。这本书被大力推荐,原因是这本书的两个作者获得了201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作者对改善世界贫穷问题作出的贡献。
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就全球穷人最多的50个国家来说,其平均贫穷线为每人每天16印度卢比。16卢比相当于36美分,相当于2.47元人民币。书上说全球贫困人口有10亿人左右。这么多人,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呢?
01、缺未来意识
“穷人”缺乏未来意识,不相信也不懂得复利的效应,他们更喜欢即时的效应。
02、享乐色彩重
穷人的首要选择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他们有时间会选择窝在家里看电视,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
03、信息不对称
穷人获得准确有效信息的途径较少,即使获得部分信息,也不能保证是一手资料、也不能保证其可靠性。
04、无资金保障
我们应该都能看到一种现象,穷人保险的很少,为什么呢,保险公司不愿意为这些穷人出台保险险种,他们本身也缺乏保险意识(也可以说是未来意识)。
穷人贷款难,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还款的保障能力。这也催生了另一种行业的产生,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诞生。穷人贷款金额少,银行不愿贷给他们,他们也负担不起费用,然而也只有不到1/4的人会选择通过小贷公司贷款。那他们要从哪儿借钱呢?
民间借贷,对,就是民间借贷,任何的村落里都会有几个大户专门做借贷业务,他们和穷人较熟悉,不怕他们还不上钱。事实上这部分人也不足一半。
05、无健康保障
穷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病的时候健康这俩字跟他们从来不沾边,有病的时候再愿意花大把钱去买药,医院治不起,就私下里买药,所以穷人面临的真正健康问题也是意识问题,是没有预防意识。
06、教育意识差
我们不难发现,越穷的人,越没有社会保障。那没有社会保障怎么办呢?老了怎么办呢?都说养儿能防老,所以我们会看到越穷的人就越生孩子,越没钱越要多生孩子。因为按概说学来说多生孩子,总会有人给他们养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他们供不起自己的子女上学,他们也不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善一个家族的状况。
那么穷人的生活可以改善吗?到底要用什么举措改善呢?一方面从穷人的信念开始改造。因为穷人的观点是我看到什么我信什么,而富人的观点是我信什么我就能看到什么,所以说穷人的这种短视信念需要引导。
另外一方面,从社会层面、政府层面助推。比如说银行、保险、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多推动这些机构对穷人我些“友善”。
一个事物要想发生质变,就要内外兼修。本书通过大量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作者的观点,欢迎你翻开它并读下去。
网友评论